车长波专访:立足油气资源 加快国际合作 从容应对危机

[加入收藏][字号: ] [时间:2009-01-12  来源:中国石油报   关注度:0]
摘要:  车长波:国土资源部油气资源战略研究中心副主任     双重作用使中国能源企业两面受困   危机背后蕴含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放眼长远增强公司竞争能力   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全球经济增速大幅放缓,成品油...
  车长波:国土资源部油气资源战略研究中心副主任  

  双重作用使中国能源企业两面受困

  危机背后蕴含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放眼长远增强公司竞争能力

  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全球经济增速大幅放缓,成品油消费出现萎缩。同时,国际油价急剧下跌。在需求下降和油价骤变的大背景下,国土资源部油气资源战略研究中心副主任车长波结合我国油气资源勘探开发现状,就如何有效回避和克服国际金融危机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促进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健康发展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主持人:在全球金融危机经济下滑和国际油价剧烈波动的双重压力下,作为世界石油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石油行业也不可避免会受到影响。在目前的形势下,油气勘探开发会面临哪些压力?

  车长波:当前经历的这场世界历史上最严重的金融危机已积淀多年,前景扑朔迷离,走出危机难度较大,预计需要3到4年的时间,甚至会拖累世界经济倒退五年以上。通过初步分析,对我国油气资源勘探开发的负面影响主要反映在油价下滑导致石油公司利润降低、部分油气储量开发经济性变差、油气勘探开发工程市场萎缩、石油公司资本运营面临考验等方面。

  主持人:客观辩证地看,危难之中存有机遇。那么这次国际金融危机对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以及石油行业又蕴含着哪些机会?

  车长波:中央4万亿元投资,表明了我国政府化解金融危机的决心。同时,全球经济危机和迅速回落的油价,使得我国能源供需矛盾得到缓解,也给石油公司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创造了发展条件,为石油公司开拓国内外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工程技术服务市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具体表现在国际合作海外并购的机会增多,理顺油气价格形成机制时机成熟,扩大国家和商业石油储备机不可失,拉动内需推动油气资源工程技术服务市场等方面。

  主持人:如何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促进石油工业健康可持续发展,进一步提高国家能源保障程度和能源安全?

  车长波:一方面石油公司要未雨绸缪,抓住机遇,开展产业结构调整,实现产业升级,为下一轮发展奠定基础。另一方面,石油公司还应该进一步加强内部管理,提高产业集中度,实施技术追赶战略,向精细管理要效益,完善企业发展战略,从长远角度考虑投资方向与投资重点,提高企业应对危机能力,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将企业做大、做精、做强,为实现国际一流综合性能源公司夯实基础。同时,我们应当放眼长远,充分抓住当前的机遇,加大境外油气资源投资合作力度。尽管我国石油公司国际合作业务不断扩大,但与国家油气资源的供给安全还有很大距离。

  主持人:在目前资源受到普遍关注的国际形势下,如何积极开展国际油气资源合作,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车长波:近年来,俄罗斯及南美等国家油气资源国有化浪潮此起彼伏,非洲各国油气资源国有化在看得见的未来也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加之国际上老牌跨国石油公司的激烈竞争,这无形中给我国石油公司境外油气资源国际合作带来许多困难。坚持互惠互利、互换互补原则,针对不同情况,采取灵活方式,积极开展境外合作,通过各种合作投资途径,参与境外油气勘探开发,逐步增加海外份额油,达到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目的。

  在这个战略机遇期,我国可通过加强与美国、俄罗斯、欧盟、日本等国家以及欧佩克等能源组织的合作、交流和对话,为石油公司开展国际能源合作营造有利环境。石油公司通过加大与能源生产国、能源输出国和周边国家的能源合作力度,扩大油气资源勘探开发投资领域和投资规模,实施油气资源合作的多元化和多样化,进一步增强油气资源进口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提高我国油气资源的保障程度。

  主持人:金融危机使石油公司对外合作不可避免遇到资金紧张、风险加大等考验。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加强境外油气投资合作?

  车长波:2000年以来,国内生产总值以年均10%的速度增长,国内油气生产增长仍然跟不上消费需求的高速增长,石油对外依存度逐年攀升。石油公司应充分发挥资本优势、技术优势和规模发展优势,探索采取市场换资源等多种合作方式,统筹协调,逐步形成境外投资的合力。在资金方面可考虑利用国家资金财政税收政策,如争取国家将外汇储备的部分资金以参股等形式注入石油公司,在审慎评估的基础上,用于购买境外优良的石油资产,开展油气田区块投标,并购油气生产企业或购买先进的技术装备。境外油气投资合作考虑以中亚?里海、俄罗斯、中东地区为重点,争取较多的资源空间;加快与周边资源国的合作,获取能够便捷运回国内的油气资源;积极拓展非洲、南美等合作空间。

  主持人:目前国际油价低位运行,是否应该增加国外油气资源进口量,适度调整国内的油气开采呢?

  车长波:在低油价运行期,对有条件的油田,可考虑放缓开发速度,适当增加进口比例。这看上去仿佛是一个很浅显的道理,但由于我国有一半左右的石油资源依赖进口,从保障国家的能源安全角度考虑,不能放缓国内的勘探开发步伐。即使个别目前开发已经不经济的油气田,也要慎重决策关停。因为一旦关停油气井,有两个因素不可控,一是油气藏地质条件变幻莫测,从关停到恢复会造成更大的成本,二是国际油价走势高低飘忽不定,很难把握关停的经济性和时机。

  从长远考虑,国家应该增加对油气基础地质工作的投入,加大对海域深水、青藏高原、南方海相及其他风险较大的新区新领域开展前期性地质调查评价力度,通过地球物理、科探井等实物工作量,获取基础性地质资料并向石油公司开放,为石油公司开展商业性勘探开发规避风险创造条件。

  主持人:据了解,历时4年的新一轮全国油气资源评价已结束。针对目前的形势和我国资源的状况,如何加强国内油气资源勘探开发?

  车长波:在新一轮全国油气资源评价成果基础上开展的全国油气储量产量趋势预测判断,我国油气资源发展前景可观,即从2010年到2030年,全国石油年产量可以保持在2亿吨水平,天然气产量可以逐步达到2500亿立方米以上,油气当量“平分天下”的格局将初步形成。同时,油页岩和煤层气资源潜力可观,未来非常规油气资源也可逐渐形成重要的补充。

  按照“深化东部、发展(中)西部、加快海域、发展新区”的勘探战略,加强东部老油田稳产改造,积极在老油田深部和外围勘探新储量,延缓老油田产量递减,为国家实现资源接替赢得时间;(中)西部油气勘探的重点为塔里木、鄂尔多斯、四川和准噶尔盆地,促进储量产量增长,为能源战略接替做好准备;要积极推进深水和远海油气资源勘探,促进深水油气资源对外合作,并通过海域勘探提升三大石油公司的综合实力和勘探开发能力,为未来争取更多国际上海域油气资源勘探市场奠定基础;探索新区的重点为南方海相碳酸盐岩领域、青藏地区羌塘盆地和低勘探程度的中小盆地,积极为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准备接替区。

  主持人:天然气勘探开发利用是改善我国能源结构的关键。针对天然气产业发展的巨大潜力,如何培育天然气产业,促进其健康发展?

  车长波:通过加强天然气勘探开发,促进管网建设和天然气利用,提升天然气在我国一次能源中的比重,对完善能源结构、改善城市大气环境、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新一轮全国油气资源评价结果显示:天然气远景资源量56万亿立方米,地质资源量35万亿立方米,可采资源量22万亿立方米,勘探尚处于早期。这表明我国天然气资源比较丰富,大量天然气资源还有待探明,提高天然气在我国一次能源中的比重有资源基础。

  但由于对天然气市场规模、消费方向、价格水平还缺乏科学合理的判断,国家缺乏积极的政策引导,导致优质能源浪费,集中表现在井口气价偏低,工业用气不合理,资源地天然气化工低价用气,加工后产品低价出口,建议国家比照原油价格,定期调整天然气价格,鼓励城市燃气,推进车用CNG,抑制天然气化工产品出口,提高天然气在一次能源中的比重,同时,鼓励天然气和LNG 进口。总之,坚持“鼓励勘探、积极引进、培育市场、合理气价、完善管网、引导消费、加强监管、保障安全”的原则,积极推进“气化城市”和“车用代油”,充分发挥天然气资源的优质能源、改善大气环境和提高城市化水平的作用,让天然气资源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主持人:在石油和天然气之外,石油公司还应该抓住金融危机和低油价的哪些契机?

  车长波:由于能源结构的特点,决定了我国一次能源仍将以煤炭为主。为了逐步完善我国能源结构,在加强石油勘探,大力开发利用天然气的同时,建议石油公司鼓励尾矿开采,发展非常规资源,探索储备新能源。

  针对低渗透、稠油、高含水和三次采油的油气比重越来越大的现实,建议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缓解油价回落导致的经济压力,促进油气储产量的稳定增长,并建议政府实行差别的税费政策,综合开采成本、含水程度、采出程度和国际油价等不同因素,切实鼓励油气资源尾矿开发利用。

  同时,为了改善我国能源结构、提高油气资源的保障能力,应当加快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提高煤炭和煤层气综合勘查开发利用水平和效率,加快油页岩合理开发利用研究,积极探索油砂分离技术,促进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开发利用。随着常规油气资源的供应趋紧和成本提升,煤层气、油页岩和油砂等非常规油气资源逐渐步入国家能源战略视野,这对加快我国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开发利用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主持人:据了解,在油价低位运行的情况下,原来有经济效益的很多油田包括海洋会成为不经济区块,石油公司应该如何应对挑战呢?

  车长波:我国已探明的油气资源品质总体上一般,低渗透、特低渗透和稠油比重较高,在高油价条件下尚可以动用这部分储量,面对迅速下滑的低油价便面临两难选择:继续维持生产,油气开发的经济性变差,企业或许没有利润可言,而且可能开采越多亏损越多;采取关井停产措施,又会导致设备、人力和投资等更大的损失。目前,东部老油区是我国石油的主产区,占我国石油产量的2/3左右,预计在今后10年内还会是我国稳定石油供应的主力地区。建议加大对东部松辽和渤海湾等老油区的政策扶持力度,通过税费调整,鼓励勘探低品位资源,实现储量平稳增长,鼓励高含水、重稠油、低品位油田的开发,并从社会和谐稳定发展角度,确定东部老油区适度的产量规模,减缓产业萎缩速度,实现油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海洋肯定是我国乃至世界未来石油天然气的潜力增长区,提升海洋油气勘探开发能力是拓展我国油气勘探开发领域的重要途径。石油公司要放眼长远,实施深水油气勘探开发工程,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和关键设备,提升海洋石油勘探开发施工能力,并锻炼队伍,形成自主的海洋深水勘探开发力量,为我国“走出去”开发海外深水油气资源奠定基础。

  进入21世纪,中国石油加快实施海洋战略,目前经济下滑其实为中国石油积蓄力量发展海洋石油勘探开发提供了有利时机,应抓住历史机遇,在起步期谋划未来,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整合优势力量,引进消化吸收储备相关技术,发展海洋油气勘探开发装备;并以海洋油气勘探开发装备制造为龙头,带动相关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

  主持人:国家陆续推出燃油税等税费改革政策,对国内油气勘探开发以及对中国石油长远发展会带来什么影响?

  车长波:燃油税在期待中推出,100多家央企停止合并缴税,这些在油气资源开发行业将会产生深远影响。长期以来,我们看到,有些税费地方提留比例偏低,引发地方与中央企业在资源开发中的矛盾,不利于油气资源开发地在油气资源开发中脱贫致富,不利于维护油气资源勘探开发秩序,不利于油气资源勘探开发的可持续发展。2009年开始,我国政府已陆续推出燃油税、停止企业合并缴税等一系列油气资源税费调整,虽然停止合并缴税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加重石油企业总的税费负担,但通过调整中央和地方油气资源税费分配比例,适当向资源地倾斜,切实将资源输出地的兴衰与资源开发挂钩,有利于石油企业长远可持续发展。

  由于燃油税从生产环节代为征收,将给石油企业带来一定的资金压力,但在理顺能源产品价格,促进能源理性消费和保证整个中国的能源安全起到好的作用。此外,对目前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来说,总体来看,国际油价低位运行有利于缓解能源的瓶颈约束,促进国家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

  目前我国原油价格与国际油价已经完全接轨,但我国实行国家调控油品流通市场的政策,成品油价格取决于国际原油价格、国内消费水平等几种因素,虽然国家正逐步理顺能源产品价格,但基于中国的国情,成品油和天然气的价格目前还未完全与国际接轨,在油气资源产品价格长期低于国际平均水平情况下,这就意味着我国石油企业还将承担很大的压力,石油企业还需迎难而上。


          您的分享是我们前进最大的动力,谢谢!
关键字: 车长波 油气 国际合作 
关于我们 | 会员服务 | 电子样本 | 邮件营销 | 网站地图 | 诚聘英才 | 意见反馈
Copyright @ 2012 CIPPE.NE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全球石油化工网 版权所有
京ICP证120803号 京ICP备0508686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18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