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林的原油经 原油将跌至50美元

[加入收藏][字号: ] [时间:2012-12-18  来源:国际石油网  关注度:0]
摘要:   继高盛和摩根士丹利在黄金上叫板之后,在商品市场中沉寂了许久的美林也不甘寂寞,抛出了油价将跌至50美元的重磅报告,但这些报告中真实和作秀的成分各有多少,令人生疑。   如今,对于投行而言,想要快速获得客户认可的最好...

  继高盛和摩根士丹利在黄金上叫板之后,在商品市场中沉寂了许久的美林也不甘寂寞,抛出了油价将跌至50美元的重磅报告,但这些报告中真实和作秀的成分各有多少,令人生疑。

 

  如今,对于投行而言,想要快速获得客户认可的最好方法,不再是单纯的猜涨跌,随着市场准入门槛的持续降低和投资者整体素质的提升,投行越来越多地依赖于通过耸人听闻的噱头吸引眼球。继高盛和摩根士丹利在黄金上叫板之后,在商品市场中沉寂了许久的美林也不甘寂寞,抛出了油价将跌至50美元的重磅报告,但这些报告中真实和作秀的成分各有多少,令人生疑。

  美林的原油经

 

  12月初,美林的商品年报中,预计WTI原油将在未来2年内跌至50美元的观点,成为了市场关注的焦点。美林在商品市场中的影响力一直不大,故而也鲜有太另类的观点,而此次爆出这样的报告实在出人意料。事实上,美林的传统优势更多体现于证券市场,主要集中于证券承销、企业并购和资产管理,对商品的涉及并不多。过去多年,美林在商品市场中也几无号召力。与商品市场中如日中天的高盛和摩根士丹利以及在观点上具有较大影响力的瑞银和德银相比,美林只能算是小玩家。全球几大投行的商品指数中,也数高盛GSCI和瑞银DJ-UBS影响力最大,美林的MLCX指数一直没有影响力,也极少被作为投资和研究的标的,即便是美林自己的报告,也鲜有直接引用该指数的情况。

 

  由于美林在商品和能源市场中份额一直较小,故而曾在2001年解散能源交易团队,随后在2003年受高盛和摩根士丹利在能源市场大幅盈利吸引,再度组建了油气交易部门,但规模依旧不大,直至2010年在美国能源交易中的比重也不到3%,在现货交易中更是鲜有涉足,和与中东主权基金有着密切关联的高盛以及在北海有着较大份额的摩根士丹利相比,差距较大。在几次著名的商品欺诈和操纵案中,高盛、摩根大通和摩根士丹利屡次被调查,但美林始终未被波及。

 

  或许正是因为太专注于常规的金融服务和已有的优势项目,美林在衍生品中一直缺乏足够的认识,因而在大量接盘次贷产品之后,2008年瞬间走向了破产的边缘,一度险些成为雷曼第二。不过由于美林随后的快速反应,最终使本欲接手雷曼的美银更换了选择,并将雷曼送入了历史。不过,自2008年被美银收购之后,美林在商品市场中的份额进一步下滑;2011年上半年,美林大宗商品研究团队近半数人员辞职,进一步削弱了其在商品市场中的影响力。

 

  为了能够快速重建影响力,美林近两年热衷于以极高的调门引起市场关注,虽然效果不佳,但依旧坚持进行我行我素的大胆预测。去年美林就称若利比亚不能快速恢复产量,且货币政策维持过度宽松,Brent原油将在2012年上冲175美元。然而直至今日,利比亚依旧未能完全复产,伊朗受制裁后削减的产量更是大过了利比亚的全部产量;而美联储则相继推出了OT2、QE3和QE4,“过度宽松”在可预见的3年之内仍将是主调;但Brent原油最高只触及 125美元,与去年持平,全年也并未出现像样的上涨。

 

  在2013年的年报中,美林再度延续了此前的思路,依旧是语不惊人死不休。报告中,美林虽然对2013年的原油价格并不是特别悲观,但却提出未来2年之内,随着美国原油产量的持续增长,WTI原油可能跌至50美元的惊人观点。单从涨跌幅的比例来看,这个观点与高盛在2007年预计油价将涨至200美元颇有形似之处,但其分析逻辑以及对于观点的坚持度显然远逊于高盛,因而不仅未得到较多认可,反而成为多数市场人士茶余饭后的谈资。

 

  不过回溯今年美林对原油的观点可以看到,其一直持较为乐观的态度,年初还预期今明两年“经济形势好转”和“供应预期吃紧”,WTI原油将分别达 106和111美元;随后在7月份油价连续2个月暴跌后快速反弹时,依旧预测油价将维持强势,WTI原油2013预期达100美元/桶。但9月份随着美国能源独立的乐观情绪弥漫市场,美林也开始沉不住气,11月份开始在不同场合宣扬美国页岩油革命可能带来产量激增,并在12月的年报中最终给出了油价可能跌至50美元的观点。

 

  美国能源独立

 

  纵观美林近三年对原油的观点,可以看到引发其对于油价出现黑天鹅事件的担忧出现于第四季度,来自于市场对于美国能源独立的炒作热情。这一热炒最早起源于10月初路透一篇关于BP获准出口美国原油的文章,随后美国能源独立开始成为与QE4和财政悬崖一样炙手可热的话题,在接下来的一个季度内,基本上所有主流机构都对美国原油产量和“页岩油革命”做出了分析,其中多数都对未来10年原油生产的爆发性增长抱有极乐观的预期。

 

  11月13日,国际能源署的年报将美国定位为未来国际第一大产油国,并认为美国将再度主导国际能源市场的秩序,而页岩油产量的激增将是这一过程的主要实现方式。随后花旗进一步加深了这一观点,认为美国将通过原油出口进入新的“非常规国家”状态,并将依靠原油输出主导新的国际秩序;而高盛和瑞银等投行也不甘落后,分别给出了美国将通过页岩油革命完成财政和贸易双平衡,而随后页岩油将成为武器进一步恶化俄罗斯和中东邪恶轴心国家财政状况的预测。在已经实在找不到更多可以吸引眼球的话题之后,美林便抛出了2013年油价可能跌至50美元的预期。

 

  然而投行们的热情似乎经不起现实的检验,美国原油快速增长的趋势自11月中旬开始转变。11月9日美国总统大选结束之后,美国原油产量开始进入平稳期,连续一个月美国原油产量基本都维持在670万桶左右,未能再延续今年第二季度以来的快速增长趋势。事实上,自年初以来,增速最为迅速的两块油田—— 北达科他州的Bakken和南德州的Eagle Ford基本已经达到产量上限。未来能够继续承担美国原油产量快速增长的油田只可能是西德州的Permian盆地,此地区油藏是已衰竭的常规油田与页岩油的混合体,因此可以采用竖井进行开采,成本略低于其他页岩油,但由于已经被较多开发,实际增产幅度同样有限,乐观预计到2016年能够增产65万桶/天,平均每年新增产量约15万—20万桶。Permian油田此前归属于曾因在页岩气上极度冒进并为此承受了巨大亏损的Chesapeake公司,但为了能够快速脱手这些“烫手的山芋”,Chesapeake公司于10月份将此油田出售给了壳牌雪佛龙

 

  此外,值得关注的是自9月份起,延续了近三年的美国旋转钻井的快速增长趋势出现了较明显逆转,从最高峰的1420个降至1380个,是2009年以来最大也是最长时间的钻井数量下降。目前的状态虽尚未影响到美国原油增长的长期趋势,但近两年原油市场的持续振荡以及美国油价相较于国际市场的贴水,已经给大量热衷于投资非常规油气生产的企业敲响了警钟。尤其在奥巴马连任之后,在环保和审批等方面给予能源公司更多限制,且已经开始着手推动取消布什时期对能源行业的所有补贴,因此未来美国原油持续增产的趋势能否继续延续并不乐观。

 

  不过对于投行而言,观点的正确与否并不重要,如同投行饱受诟病的赚了自己发钱亏了政府买单的机制一样,看对了市场可以名利双收,看错了方向并不会有任何实际性的影响。但如高盛一样持续看多的同时却不断加码做空的情况也并不鲜见,尤其是在中国等亚太国家有意拓宽能源渠道的同时,投行的观点无疑给予其企业以极大信心。若中海油得以收购Nexen,北美能源交易的比例将占国内海外收购的73%。如同电影《华尔街2》中所展示的中国人对于新能源的热捧成为金融危机前美国企业救命稻草一样,投行大肆造势营造出美国页岩油开采的美好前景,或许也是暗雷密布。



          您的分享是我们前进最大的动力,谢谢!
关于我们 | 会员服务 | 电子样本 | 邮件营销 | 网站地图 | 诚聘英才 | 意见反馈
Copyright @ 2012 CIPPE.NE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全球石油化工网 版权所有
京ICP证120803号 京ICP备0508686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18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