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科技专家顾心怿

[加入收藏][字号: ] [时间:2011-06-13  来源:胜利日报  关注度:0]
摘要: 孜孜不倦的石油科技专家顾心怿   [人物简介] 顾心怿,男,汉族,1937年1月生,上海市嘉定区人,1950年就读于上海中华职业学校石油机械科,1953年被保送到中央燃料工业部干部学校俄语专修班学习,1955...

 

  作为东营地区第一批工程师,他参加了从胜利油田早期勘探、石油会战到油田建设的全过程;作为一名科研人员,他通过长期刻苦学习和攻关,在科技领域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在胜利油田乃至石油界都享有较高的威望。

 

探索路上永不停歇

 

  自1957年至今,顾心怿一直在油田生产和科研最基层的岗位上从事石油矿场机械设备的设计发明和研制创新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现场经验。他针对油田生产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重大技术难题,刻苦钻研,勇于进取,开创性地完成了多项技术发明与创新,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1961年初,顾心怿参加了东营第一口钻探井——“华八井”的钻井工作,井上发现了油气显示,但取不上油砂岩心。他经过潜心研究,发现当时使用的取心工具直径太小,松散的岩心容易破碎、被冲掉。于是他克服了重重困难,在井场上设计制造了一套“大直径取心工具”,成功取上了第一批油砂岩心,解决了这一难题。“华八井”成为山东省第一口见到石油的探井。因此,他也被评为1962年山东石油系统第一名省市级劳模。

 

  在后来的几年中他还参加了石油钻井钻头的优化设计与研制攻关,研制出的钻头创造了当时单只钻头钻井超过1000米的纪录。

 

  文革期间,顾心怿从未停止过学习、研究、创新、攻关,在这期间,他对“链条抽油机”进行了构思设想与早期试验,从而使该项目在文革结束后不久就取得了突破。其中,有两个核心发明点:“轨迹链条换向机构”和“液封气动平衡”,解决了长冲程抽油的问题。该项目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和山东省科学大会奖。1980年获国家发明二等奖。由于该抽油机能够抽取地层深部的石油和稠油,并可大量节能,自上世纪80年代起在全国各油田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应用,现已应用3000余台,获经济效益50多亿元。这项技术引起了国外石油界的重视。美国《世界石油》杂志上曾介绍它说:“看到这种中国工程师设计的抽油机感到很惊奇(surprised)”。

 

  1975年,在山东西北部渤海边发现了石油,为了实现在浅海领域的石油勘探开发,顾心怿提出了建造钻井船的设想。作为该项目设计的总负责人,他走遍了山东各地的造船厂,在济南黄河造船厂的协助下完成了设计,并由烟台市机械局承造此船。终于在1978年底研制出我国第一艘浅海坐底式钻井船—“胜利一号”。也由此诞生了山东省一个新的造船厂—“烟台造船厂”。

 

  “胜利一号”出现后,建立了我省第一支海上石油队伍,打成了第一批浅海石油探井。现在胜利油田在山东西北部浅海区域已探明3亿吨储量,年产原油230多万吨,而这种局面的取得与“胜利一号”的起步是分不开的。

 

  国外的专家看到胜利一号的照片时,也非常赞赏该石油钻井船的设计与建造能力。该船曾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是我国唯一坚持在海上作业的国产钻井船。

 

  上世纪80年代初,随着海上石油勘探领域的不断扩大,海陆过渡区的极浅海、潮汐带成为石油勘探的空白地带,海滩上都是淤泥,任何石油钻井设备都开不进去。

 

  针对这一难题,顾心怿经过长期思考、多次实地考察,提出了设计建造一座“会自己步行走路”的钻井平台的设想。要想使一个重达数千吨的庞然大物在烂泥滩上一步一步地行走,谈何容易。顾心怿与数十名科研人员一起付出了8年多的心血,最终完成了这一发明创造。至今这座重达4000吨的平台已累计步行3000多米,成功地钻井47口。

 

  该成果获1991年中国专利金奖,1992年全国十大科技成就奖,1995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在第14届、15届世界石油大会展出时,给国内外石油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修井机油田开发的主要设备,全国共有5000多台,每年消耗的柴油约20万吨,而其能源的利用却很不合理。针对修井机存在的问题,顾心怿设想出了一种把动力机空载时没有利用的能量储存起来,同时,将下放管柱的一部分能量储存起来并加以利用的方案。他和科研人员经过10年4台样机的反复研制与改进,终于完成了该项发明。使装机功率减少三分之二,节约能源50%以上。


          您的分享是我们前进最大的动力,谢谢!
关于我们 | 会员服务 | 电子样本 | 邮件营销 | 网站地图 | 诚聘英才 | 意见反馈
Copyright @ 2012 CIPPE.NE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全球石油化工网 版权所有
京ICP证120803号 京ICP备0508686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18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