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激辩“石油峰值论”

[加入收藏][字号: ] [时间:2009-09-17  来源:中国能源报  关注度:0]
摘要:  随着全球经济逐渐复苏,国际油价再次走高,有关“石油峰值论”的声音更加受到关注。9月4日,在《中国新闻周刊》和道达尔中国共同举办的能源论坛上,能源专家就“石油峰值论”展开了激烈探讨。   石油峰值已经到来?   上个月,国...
  随着全球经济逐渐复苏,国际油价再次走高,有关“石油峰值论”的声音更加受到关注。9月4日,在《中国新闻周刊》和道达尔中国共同举办的能源论坛上,能源专家就“石油峰值论”展开了激烈探讨。

  石油峰值已经到来?

  上个月,国际能源署首席经济学家比罗尔警告,随着世界上多数主要油田已过产油高峰期以及对油气开采的投资不足,未来5年全球可能面临能源供应紧缩。这个警告,使人们对能源危机的担忧雪上加霜,对全球经济复苏的预期泼了一盆冷水。

  对于这种说法,中国石油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冯连勇表示认可。他说,比罗尔的警告,是建立在对全球800个油田、五大石油公司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之上得出的结论,并不偏激。现实说明,石油峰值已经成为事实,而不是理论。比如世界排名前10的墨西哥油田,最近几年的递减速率令人惊讶,达到了每年递减35%,从2004年200多万吨降到了现在的58万多吨。

  对于“石油峰值论”,记者听到更多的则是各种质疑。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周大地不认为石油峰值已经到来。他说,如果从可开采的地质储量来看,谈峰值为时过早。近30年来,石油的储采比例变化不大,还有大量的非常规石油资源未被开采,并且随着技术进步,资源发现率和可回收率都在不断提高。不过,周大地指出,由于地缘政治和经济问题,石油越来越变成稀缺资源,也的确存在着经济型峰值的表现。所以,现在并非到了没有石油的时代,而是到了没有低价石油的时代。

  中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张抗,也对“石油峰值论”明确表示反对。他认为,说一个油田有峰值没什么意义。石油工业在不断发展,老油田、老油区仍然在增储,生命期限可以大大延长;在战略性的开拓上,可以不断向新区发展,比如中国从东部的石油工业基地向西北、向海上转移。现在还有很广阔的领域没有被人类挖掘,随着科技的发展,随着经济边界值的降低,它们都具有可采性。张抗认为,石油工业正处在壮年期,如日中天,之所以世界石油出产量上升缓慢,是因为欧佩克的限产保价政策以及以墨西哥和俄罗斯为主的非欧佩克国家的投入严重不足。

  科技决定能源未来

  不管“石油峰值论”是否成立,及其成因如何,对我国而言,石油供给短缺则是面临的实际问题。2008年,中国能源消费量同比增长4%,全球能源消费增长的3/4来自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费国。

  国家能源局原局长徐锭明介绍说,早在2006年,国务院就对未来替代能源做出了总体部署,并对未来替代能源制定了三个方向,新能源代替传统能源,以可再生能源代替化石能源,以优势能源代替稀缺能源。清洁、高效、多元、低碳、可持续,这就是未来能源发展的方向。

  徐锭明说,后石油时代,实际上也是一个新能源成长时期,我们“预则立,不预则废”。他很赞赏奥巴马的能源战略:改造能源工业,创造一个智能型能源工业。他说:石油峰值问题,不是石油是否枯竭,而是环境问题要求我们必须降低高碳能源的使用。科技将决定能源未来,科技将创造未来能源,人类社会将从能源资源型社会走向能源科技型社会,这是新的能源革命,或者说是第四次革命。“现在普遍认为,金融危机之后带来的是一场科技革命,科技革命的突破点和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就是环保产业和新能源产业”。

  能源业内专家韩晓平认为,采用新的能源和新的能源战略,是文明进程和技术进步所要求的。能源技术本身在进步,我们不可能总停留在原来的基点上,就像我们今天不可能再烧柴火一样,我们会选用更先进的技术,所以谈石油峰值意义并不大。全球变暖,使我们不得不去采用新的技术。但是,和发达国家相比,新能源技术进步带给我们的挑战仍然非常大。

  基础能源仍占主导地位

  不管是基于石油短缺还是碳排放的压力,专家认为,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基础能源仍将长期占据主要地位。

  张抗说,石油时代之后是多能源发展互补共存的时代,基础能源长期还占有主要地位。进入后石油时代不是因为石油枯竭,而是因为有更清洁、更高效、更方便的能源来替代石油。对我国来说,未来的能源份额中,传统的基础能源所占的份额仍然相当大,要义在于煤炭的清洁化。整体来讲,首先要关注节能减排;其次继续关注基础能源的持续发展,因为它是我们很长时间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依托;最后我们要注重和关注新能源的开发。

  周大地也认为,从控制碳排放的角度看,现在讲替代石油很不现实。现在世界能源结构里有28%是煤炭,要真正从气候变化控制碳排放来讲,首先要消减使用的是煤炭而非石油,更不是天然气。他说,中国的石油消费仅占全部能源消费的不到20%,天然气只占3%多一点,和全世界的油气消费超过60%的比例来比太低了。所以,从中国特点出发,下一阶段石油消费量还会继续增加,天然气要作为一个重大的发展方向;水电核电经过努力,能够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给中国大规模增加清洁能源。这些应该成为能源战略的优先范围。他举例说,美国的经济可发展水利资源开发程度达到82%以上,日本的经济可开发水利资源83%以上,而我们现在仅有30%。所以,“我们不能一方面反对大水电,一方面去盖好几块钱一度电的太阳能屋顶”,现在一定要从中国特点出发,研究中国实际的可能性和实际的各种资源以及经济条件。


          您的分享是我们前进最大的动力,谢谢!
关键字: 峰值 研究 
关于我们 | 会员服务 | 电子样本 | 邮件营销 | 网站地图 | 诚聘英才 | 意见反馈
Copyright @ 2012 CIPPE.NE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全球石油化工网 版权所有
京ICP证120803号 京ICP备0508686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18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