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工“不给力”

[加入收藏][字号: ] [时间:2011-11-29  来源:国际船舶网  关注度:0]
摘要: 中国海工不给力 海上石油的开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海工装备的水平,处于第三梯队的中国,如何才能加速崛起? 随着海洋石油的大量开采,近年来海工装备业备受关注。 5月底,在上海闪亮出航的海洋...




中国海工“不给力”

    海上石油的开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海工装备的水平,处于第三梯队的中国,如何才能加速崛起?

    随着海洋石油的大量开采,近年来海工装备业备受关注。
 
    5月底,在上海闪亮出航的“海洋石油981”号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着实让为南海问题而焦虑的国人松了一口气。
 
    在官方通讯社发出的通稿中,称“海洋石油981是我国首座自主设计、建造的第六代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并且“中国海油拥有该船型自主知识产权”。
 
    但事实并非如此。“海洋石油981号”基本设计是由美国F&G公司承担的,尽管总造价高达60亿元,但其中近40亿的设备为国外进口,包括价值1亿多美元的钻机设备、4000万美元的防喷器、智能化控制设备、DP3动力定位等关键部件。

    虚火褪去后,我们清晰、冷静地发现:原来中国海工装备业依然处于世界第三梯队之中。

    中国海工“不给力”

    一般而言,人们普遍把全球的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分为三个梯队。

    第一梯队,无疑是欧美公司。他们掌控着海洋工程装备的核心关键技术,基本垄断了海洋油气开发的前期设计和工程总包,以及核心观念设备的供应。

    第二梯队,是紧随其后的韩国和新加坡公司,他们在总装建造领域处于领先地位,主要从事大型的海洋油气开发装备、大型的模块建造和核心的关键设备等安装调试。
 
    第三梯队,显然是中国、阿联酋和部分东南亚国家等公司,他们主要从事低端装备的建造和分包项目,正在逐步进入深水装备领域。

    “我国的海工专利很多,但是真正属于我们的自主知识产权却几乎为零。其中产品的自动化部分大多是由国外厂商提供的,国产化率不足5%。”上海振华重工集团常务副总裁戴文凯告向《能源》杂志记者讲述中国海工装备业的现状。

    而在中集来福士海洋工程部总经理高上看来,与技术能力上的差距相比,我国海工企业对国际海工商业模式的认识不足才是我国海工获得突破性发展的最大障碍。

    “在中国海洋工程里,中集来福士交的学费最多。我们交最多的学费不是因为技术或者管理上的差距,主要是我们不了解这个行业的商业模式。”烟台中集来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海洋工程部总经理高上向《能源》杂志记者坦言道。

    海上石油发展最为先进的国家之一的巴西,正在考虑采用一种更为先进的租赁模式。

    巴西石油和银行成立了一个类似基金的公司,下面设立了造船公司,作为最终用户,巴西石油持有该公司15%的股份。平台建成后,巴西石油将把持有的15%的股权卖给为它提供租赁服务的油服公司。在这样的情况下,油服公司就以15%的成本就实际控制了这座平台,它不但获得了稳定的与巴西石油的租约,而且获得了15%股东的收益。

    而对于基金公司来说,由于有巴西石油的长期租约,基金可能会40%-50%的收益,这就成功的解决了建新平台的融资难题。这可以说是一个三赢的商业模式。
对比之下,我国的“海洋981”平台,全部由国家投资,用100%的成本才有一座平台,而且大部分资金(40亿元)都流进了外国公司的口袋。

    设备供应商TTS最近的两个订单也引起了海工人士的注意。它和两家船厂签署了造船订单,而这俩家船厂也将使用TTS的设备。值得注意的是,这两家船厂恰恰是TTS的股东。
 
    在高上看来,未来的平台不论是给谁,TTS在海工的设备供应市场上的份额都将获得了提升,而且,由于大比例尾款的支付模式,TTS处于稳赚不赔的地位。这是我国的海工企业目前还无法做到的事情。

    强强结合是目前海工市场的另一个趋势,这在我国的海工市场也有所体现,振华集团就开始和美国F&G公司合作,并于7月开工建造Super M2型300ft海洋自升式钻井平台。但是,这样的例子在国内仍然是凤毛麟角。

    另一方面我国传统的价格优势正在消退,大宇造船新接的订单已经把价格压低至5.3亿美元。高上不无忧虑的表示:“我们在供应链上面已经跟他们比没有优势,我们的空间是多少可想而知。”

    在总结中国海工的不足时,工信部装备工业司船舶处处长由淑敏在行业内的一次会议上坦言道:“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我们还有很大的差距。这主要表现为产业发展,还处于幼稚期,经济规模和市场份额比较小,研发设计和创新能力薄弱,核心技术依赖国外,还没有形成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专业化的制造能力,基本处于产业链的低端,本土化的配套能力严重不足,核心设备和系统主要依靠产业地区不健全,相关的服务业发展滞后。”

          您的分享是我们前进最大的动力,谢谢!
关于我们 | 会员服务 | 电子样本 | 邮件营销 | 网站地图 | 诚聘英才 | 意见反馈
Copyright @ 2012 CIPPE.NE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全球石油化工网 版权所有
京ICP证120803号 京ICP备0508686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18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