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岩油:革命还是泡沫?

[加入收藏][字号: ] [时间:2013-04-25  来源:中国网    关注度:0]
摘要:   投行是上一轮美国页岩气革命的推动者之一,在2007~2011年之间,投行推动的油气交易总额逾万亿美元,带来的结果是投行赚得盆满钵满,而大量能源公司目前仍挣扎在破产线上。在目前页岩油成本高企,环保压力巨大的背景之下,...


 

  投行是上一轮美国页岩气革命的推动者之一,在2007~2011年之间,投行推动的油气交易总额逾万亿美元,带来的结果是投行赚得盆满钵满,而大量能源公司目前仍挣扎在破产线上。在目前页岩油成本高企,环保压力巨大的背景之下,想要继续维持大幅增长之势已属不易,更何况奥巴马至今仍对大选前能源行业的抵制耿耿于怀。未来1年,“页岩油革命”是骡子是马也将终见分晓。

 

  四季度美国“页岩油革命”,成为财政悬崖和第四轮量化宽松(QE4)之后的另一个焦点。

 

  美国在此前的40年时间里,维持其在外交、军事、政治和经济上绝对支配地位,靠的是对美元、石油和粮食的掌控。然而随着近年来能源的逐步去战略化,美国在原油上的主导地位开始逐步减弱,其本土油价美国西德克萨斯轻质原油(WTI)也开始逐步被市场所抛弃。

 

  2012年11月13日,国际能源署(IEA)公布了2013年全球能源展望,以远超市场预期的乐观态度对美国未来10年的原油产量进行预估,认为美国原油产量将在2020年增至1110万桶,较2011年增长一倍,并位居全球第一大产油国,其中主要增长来自于页岩油和其它致密油。这一报告引发了市场对于美国将通过原油再度主导全球经济格局的无限遐想。

 

  热情的预期

 

  市场热情的突然爆发并非一蹴而就,最早点燃市场对美国原油生产可能改变全球能源格局预期的,是路透社在10月12日新闻,原文为《BP寻求向加拿大出口美国原油》,文中称,英国石油公司(BP)今夏获得了美国商务部颁发的石油出口牌照,允许其将原油出口至加拿大。

 

  路透的新闻看起来中立,但忽略了重要一点:即美国在过去10年内每天有30万桶原油出口,目的地只有一个,加拿大。原因在于美国西北部地区生产出来的原油难以运抵主要精炼厂,本地亦无法消化,因而出口至加拿大炼厂并随后将成品油重新进口回国。

 

  因此BP获准出口原油,毫无意义。文中最后提到,BP获得许可后的4个月内并未出口。加拿大作为经合组织(OECD)国家中最大的石油生产和出口国,出口占比近一半,出口地基本只有美国,常年被迫以低价出售,在全球油价已全面步入3位数时代,加拿大原油还多数在70美元以下;因此美国即使想要出口,加拿大也毫无进口的理由。

 

  不过,对于美国将成为“原油出口国”的报道开始甚嚣尘上。而随着新闻的扩散,说法愈发耸人听闻,大量文章将“原油”、“石油和石油产品”同“原油和其它液态燃料”混淆,分别给出美国“原油产量”已达1800万和1100万桶的说法,并称美国已经是全球第一大产油国。但事实上,截至11月,美国原油产量达到 18年最高水平,也仅670万桶,进口依赖度仍有6成,其中多数来自于北美以外。

 

  不过,就在全球目光都集中于美国那两块高产的“模范油田”:北达科他州的Bakken和南德州的Eagle Ford、并幻想新的能源时代及伴随而来的黄金十年时,美国本土却非常冷静。12月7日美国能源部(DOE)下属能源信息署(EIA)公布的年报显示,美国远期原油生产有望出现“急剧”增长,但直到2040年,仍将有37%依赖进口;在未来30年内,美国预期最高原油产量为750万桶/天,较2012年提升约21%,且不会超过沙特和俄罗斯。而市场分析EIA对IEA观点的方式多样,却无法定论。

 

  乐观情绪来源

 

  同样,在投行对页岩油革命表示出极高热情的同时,美国本土的石油公司却忧心忡忡。马拉松石油公司就直言市场预期过于乐观,美国页岩油生产很难复制页岩气的道路;康菲公司也曾表示,Bakken油田无法达到市场预期产量。

 

  事实上,投行是上一轮美国页岩气革命的推动者之一,在2007~2011年之间,投行推动的油气交易总额逾万亿美元,带来的结果是投行赚得盆满钵满,而大量能源公司目前仍挣扎在破产线上。

 

  据悉,仅投行Jeffries在2010~2011年两年间,从能源交易中所赚取的各类佣金就逾10亿美元;而同期其大力推动进入页岩气开发的 Chesapeake大幅亏损,又不得不因投行设计的条款被迫持续亏损生产。埃克森在2010年曾以410亿美元收购天然气巨头XTO Energy,今夏其CEO无奈表示“我们现在亏得连裤子都没了,我们根本不赚钱,所有人都在亏钱。”

 

  投行的“乐观情绪”易于理解,积极营造市场气氛,才能更好构建下一个页岩油泡沫的出现,继而带来更多的收益,虽然伴随其而来的可能是油气行业的痛苦。但对于IEA,其看起来并不非常“靠谱”的乐观令人生疑。不过纵观IEA的报告,除刻意上调美国原油产量的供应外,还对OPEC之外国家,包括中国、俄罗斯和巴西产量增长,以及可再生能源发展给予了非常乐观预期,只下调了对OPEC市场份额的预期,预计降至30%以下。事实上,IEA最早成立就是为了对抗 OPEC,也因此,IEA与OPEC在多年间也一直龃龉不断;去年6月份IEA抛储后,OPEC就称IEA是美国的政治玩偶,而IEA也一直致力于引导市场降低对OPEC的认可以及削减其影响力。

 

  另一颇值得注意的事件是,美国政府在“页岩油革命”热潮中的暧昧态度。这与在10月末的飓风应对如出一辙,美国政府部门纵容“千年一遇”、“史上最大”等信息在网络上大量传播,为的是助力奥巴马选举。而此次美国政府在“页岩油革命”中的纵容,对奥巴马能源政策的误读和美国原油实际产量的曲解,其一可以继续压低美国本土油价,其二可以降低向能源行业开刀的阻力,其三也可以引导日韩和欧洲对美国的向心力,可谓一举多得。

 

  不过,美国原油钻井数量自三季度触及峰值之后开始连续4个月下滑,随之自11月开始原油产量增长也开始出现停滞。在目前页岩油成本高企,环保压力巨大的背景之下,想要继续维持大幅增长之势已属不易,更何况奥巴马至今仍对大选前能源行业的抵制耿耿于怀。未来1年美国页岩油产量能否如期大幅增长值得关注,届时 “页岩油革命”是骡子是马也将终见分晓。



[复制 收藏
]
关于我们 | 会员服务 | 电子样本 | 邮件营销 | 网站地图 | 诚聘英才 | 意见反馈
Copyright @ 2012 CIPPE.NE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全球石油化工网 版权所有
京ICP证120803号 京ICP备0508686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18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