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油价涨落从何起

[加入收藏][字号: ] [时间:2012-08-09  来源:中国石油石化  关注度:0]
摘要: 二季度以来,对伊朗的制裁使国际油价一路走低。6月末,这一下跌原因一定程度上成为强劲反弹的基础。在消费与投机因素推动下升温。 6月末以来,国际油价一改二季度持续下跌的局面,出现强劲回升态势。6月29日欧盟领导人最终达成多项突破性...

    二季度以来,对伊朗的制裁使国际油价一路走低。6月末,这一下跌原因一定程度上成为强劲反弹的基础。在消费与投机因素推动下升温。

    6月末以来,国际油价一改二季度持续下跌的局面,出现强劲回升态势。6月29日欧盟领导人最终达成多项突破性协议,当日WTI原油8月期货价格大涨7.27美元,重回80美元/桶以上,布伦特原油8月期货价格大涨6.44美元,收于97.80美元/桶。以此为标志,国际油价开始明显回升。7月11日至7月19日国际油价连涨七个交易日。7月11日起布伦特8月期货价站稳100美元/桶以上台阶;7月19日WTI原油8月期货报收92.66美元/桶,一举回到90美元/桶台阶。

    这一跌一涨有着内在的关系。

    二季度下跌:制裁伊朗是主因

    始于3月下旬的国际油价持续下跌,固然同欧债危机与欧洲经济增长明显萎缩有关,但就2012年世界石油需求仍然明显增长80万桶/日而言,其持续下跌又有夸大之处。其中主要有制裁伊朗的原因。

    伊朗作为石油出口大国,油价下跌无疑造成其石油收入的减少,尤其是在7月1日伊朗被制裁前,石油出口禁运尚未开始时,打压油价则成为最直接的制裁手段。2012年6月13日有消息称,在出口放缓和价格下跌的情况下,该国的石油收入可能已经下降近三分之一或350亿美元。距离2012年7月1日全面制裁伊朗的日期半个月时间内,来自美国等国打压油价的操作尤其明显。

    首先,从供应上看,进一步制造资源宽松气氛。在油价下跌中一直与美国等西方国家保持亲密关系的沙特等国还要增产。6月12日欧佩克月报指出,2012年全球市场对欧佩克原油的日需求量为2990万桶。欧佩克根据第二手消息来源称,其5月日产量3158万桶,每日过剩150万桶左右。在此供应明显过剩的形势下,沙特、科威特等主要产油国却在欧佩克6月14日会议前放风说,可能提高该组织石油产量上限,继续增大石油生产,给脆弱的石油市场明显施压,使得该此会议没有考虑当前供应明显过剩、油价大跌的具体情况而相应调低产量限额。

    其次,从美国政策看,也在制造着供应过剩的形势。2012年5月下旬以来,国际油价多有反弹迹象,但都被来自美国政策上的声音压制下去。6月三大能源机构中有两家分别继续上调或维持了2012年全球石油需求增长数量,唯有美国能源署下调了石油需求增长预估。

    再次,从美国一些机构的表现看,也是在极力打压油价。截至5月30日,美国能源署连续十周报告美国原油库存增长,成为3月下旬以来打压国际油价的主要因素。5月29日美国WTI油价由上周后两日上涨转而小幅回落,布伦特油价也由此结束了连续三日的上涨而出现下跌,其中5月29日美国伊根-琼斯评级公司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第三次下调西班牙信贷评等,重创欧元,对当日油价下跌起了直接打压的作用。6月7日美国惠誉公司将西班牙国债评级自“A”级下调三个级距至“BBB”级,6月13日美国穆迪公司也将西班牙国债评级下调三个级距,从A3调降至Baa3。美国这些评级机构对欧债三番五次地轰炸,火上浇油,实际上就是唯恐国际油价不回落。

    最后,从市场反响看,操作十分谨慎,坏消息普遍盖过利好消息。6月18日希腊大选结果,支持改革和紧缩政策、主张希腊留在欧元区的新民主党获胜,希腊退出欧元区的可能性大大降低。但当日国际油价反而下跌,作为中东原油作价基准的布伦特原油7月期货下跌1.56美元/桶,比WTI原油7月期货下跌高出一倍多。这种情况说明,此前油价因希腊可能退出欧元区而持续下跌,只不过是拿此说事而已。

    三季度回升:禁运伊朗石油之果

    三季度是石油消费的旺季,只是国际油价上涨的原因之一,就其6月末以来强劲回升看,主要还是上述下跌的原因一定程度上变成强劲反弹的基础。一方面,市场价格涨落必然交替进行,尤其是人为压制了价格,价格必然反弹;另一方面,制裁伊朗主要是消弱伊朗石油收入。以2012年7月1日为界,在制裁伊朗问题上,此前是以压低油价、消弱伊朗石油收入为主,此后则是以石油禁运、减少销量,从而自然减少其石油收入为主。

    从客观上来看,首先,7月1日对伊朗石油禁运的制裁全面开始。其中伊朗最大的石油买家无法再享受伦敦保险市场提供的保障。6月27日伊朗首次承认石油出口量大减,降幅高达日均出口量220万桶的30%。其次,国际油价4月持续下跌以来,有企稳回升的基础和要求。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虽然也在下调2012年世界经济增长预期,但其预期的世界经济始终都是明显增长的。7月18日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在美国众议院金融服务委员会表示,美联储预计美国经济不会陷入衰退,将温和增长。因此,今年以来世界三大能源机构一直预计,世界石油需求增长在80万桶以上。最后,6月29日欧盟峰会毕竟达成了一些共识,统一了欧元区不能解体的思想问题,且亦有一定的实际措施。

    从主观上看,一方面,中国作为国际油价下跌最大的受益国,美国也不会视而不见。美国政府在其法案限定的最后一日6月28日,宣布给予中国六个月的宽限期,可免受因进口伊朗石油而遭遇的金融制裁。对此,6月28日美国国务卿希拉里称,中国和新加坡是通过削减伊朗石油进口“挣来”了豁免权。实际上,6月12日中国外交部就公开表态,“中国从自身经济发展需要出发,通过正常渠道从伊朗进口原油,公开透明,不违反联合国安理会有关决议,不损害第三方和国际社会的利益,完全合法合理。”美国宣布上述所谓豁免权后,中国外交部仍然表示了上述立场。对此,美国适当放任油价上涨,给中国增压也并不奇怪。另一方面,截至6月22日,同3月下旬相比,国际油价累计下跌35美元左右/桶,市场有抄底的冲动。5月下旬以来,国际油价多有持续上涨的反弹迹象,只是被极力压制下去而已。

    多种因素中油价继续震荡回升

    第一,中东地区局势复杂动荡,成为支撑国际油价的一个重要因素。叙利亚国内局势有进一步恶化之势;伊朗再度威胁要关闭霍尔木兹海峡,阻断占全球石油出口40%的石油供应;以色列与阿拉伯的矛盾再次被勾出,先是巴基斯坦前主席阿拉法特之死被认为是以色列下毒,后是以色列游客被炸被指责为伊朗所为,稍有平息的阿拉伯世界与以色列之间的矛盾再起波澜。

    第二,产油国将力图保价。国际油价持续下跌,消费国明显受益,石油生产国受害首当其冲,产油国定要减量保价。否则,这些国家也将面临社会经济不稳定问题。6月24日开始,起因于薪金和养老金谈判未能达成一致的全球第八大石油出口国挪威石油工人罢工不断升级,持续半个月,同石油收入不无关联。欧佩克虽然是石油富有国,但也不能任凭收入下降。2012年石油生产国的财政预算应当是建立在近年来油价不断上涨、收入不断增加的基础上的,2012年一季度油价的大涨及收入的增加,进一步增强了这些产油国财政开支的安排。6月14日欧佩克会议上,一些欧佩克成员国指责沙特对油价下跌负有很大的责任,呼吁产油大国沙特尽快单方面削减供应以遏制油价跌势。6月11日伊拉克石油部长暨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主席称,每桶100~120美元是较为合理的水准。

    第三,全面制裁伊朗后,打压油价已不是主要矛盾。7月1日伊朗石油禁运开始后,伊朗石油出口量开始减少。今后,不论伊朗是否软化,国际油价都有可能企稳回升。如果伊朗接受国际社会的要求,制裁解除,不存在其供应中断的问题,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也就不会严控油价以备不测,放手让市场调节了。相反,如果伊朗坚持认为,利用核能是其国家和民族的权利,全面制裁开始后石油供应毕竟要出现问题。特别是美国等西方国家即将进入夏季出行高峰,成品油消费需求增大,对国际油价则有较大的支撑和推动。

    第四,美国应对油价的余地明显增大。且不说美国经济正在好转,应对油价的能力提高。就是资源供应看,风险已明显降低。3月以来,美国石油进口、增加补充库存与打压油价形成良性互动。6月29日美国原油库存3.829亿桶,比年初1月6日增加达4830万桶,比上年同期已高出2430万桶。因此,就今后国际市场变化看,目前美国的风险已经很小,其应对国际油价的余地明显增大,如何面对国际油价的变化,就看其政治经济需要了。

    第五,各国保经济增长的各项政策,将会逐渐显现出来。有媒体指出,目前欧洲经济的瓶颈期已经过去,特别是作为世界经济领头羊的美国经济持续好转,对全球经济的拉动是十分明显的。美国始终没有出台也没有明确何时出台第三轮量化宽松政策,主要是其经济状况明显好转,且6月CPI同比上升1.7%,并不算高。也就是说,美国尚有调节经济的余地,中国经济也正在全力稳增长。特别是作为石油大国的中国,8月后逐渐进入石油消费旺季,对国际市场及油价的推动十分明显。

    第六,石油供应虽然过剩,但供应也存在风险。世界经济虽然面临着二次衰退的考验,但毕竟是在艰难复苏,全球石油需求仍然有80万桶/桶的增长。对此,供应并非没有问题。一方面,在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制裁下,伊朗石油生产与供应正在减少。7月12日美国财政部宣布对伊朗50多家涉及核项目和弹道导弹项目的实体实施制裁,随着对伊朗制裁的深入,伊朗石油供应必将进一步减少。此外,英国北海石油生产部分中断以及挪威持续数周的石油工人罢工,导致8月北海12个关键等级的原油出口降至2012年低位,也预示着全球石油供应的不确定性。7月12日国际能源机构(IEA)强调,欧佩克国家严格遵守日产量3000万桶目标的举动,将“有可能导致破坏性的油价大涨”。

    近期,国际油价有可能在上述这些因素发酵中继续震荡回升。


[复制 收藏
]
关于我们 | 会员服务 | 电子样本 | 邮件营销 | 网站地图 | 诚聘英才 | 意见反馈
Copyright @ 2012 CIPPE.NE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全球石油化工网 版权所有
京ICP证080561号 京ICP备0508686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18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