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身或招安 地炼何去何从

[加入收藏][字号: ] [时间:2011-12-02  来源:中国能源网  关注度:0]
摘要: 变身或招安 地炼何去何从 地炼在诞生之初似乎就背负了一种尴尬的身份,曾被贴上私生子的标签。据悉,很多地炼在设立时并未经过国家发改委的批准,他们在石油产地周边或靠近港口地区,以沥青厂、燃料油厂的名义建立,配上几...


 

 变身或招安 地炼何去何从

    地炼在诞生之初似乎就背负了一种尴尬的身份,曾被贴上“私生子”的标签。据悉,很多地炼在设立时并未经过国家发改委的批准,他们在石油产地周边或靠近港口地区,以沥青厂、燃料油厂的名义建立,配上几套炼油装置便开始炼油。

    因此对地炼而言,没有原油进口权是制约其发展的最大瓶颈,也是地炼目前最迫切的诉求。

    “但是,我国地炼区域布局过于集中,在质量、环保等方面也的确存在一定问题,不应盲目扩大规模。另外,若对其放开原油进口权,则相当于承认其合法化,而且容易抬高国际油价,因此目前看来较难实现。”一位业内专家这样说道。

    一方面原油进口权短期内难放开,一方面地炼正在通过自己的生存法则层层做大,地炼与国有石油企业之间的矛盾冲突是否有解?

    记者注意到,近年来国家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已在迫使地炼自动进行优胜劣汰。《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提出,200万吨/年及以下常减压装置属于落后生产工艺装备,需逐步淘汰。据息旺能源分析师朱佳生估算,按照此标准,80%的地炼常减压装置都面临淘汰,达不到要求的需自动退出市场。此外,2010年出台的《关于调整部分燃料油消费税政策的通知》,鼓励企业用燃料油生产乙烯、芳烃等化工产品。目前一些地炼正通过提高装备技术力量来提升炼油深度,以期向化工企业转变。

    地炼的“国有化”浪潮也在推动两者进行合作。2010年底,随着中化集团收购潍坊弘润石化,中字头企业加速在山东地炼布局。据统计,目前共有10家地方炼厂通过参股、合作或被收购的方式被中化集团、中石油、中化工和中海油“收编”。这些地炼的加工能力多集中在100万吨/年以上,炼能总计2740万吨/年,占地炼总能力的四分之一左右。“这样一来,地炼可以获得更多油源,国企也可以加强原料供应市场的份额。”息旺能源燃料油分析师朱佳生表示。

    “目前还在讨论的一种思路是,将松散的地方炼厂整合起来组建一个公司,纳入国家宏观调控。一方面承认其地位,一方面也相应要求其承担保供的义务。”中石化经济技术研究院专家建议到。

    对于地炼和国有石油企业之间的矛盾根源,该专家认为,国企代表了“计划经济”模式,地炼则代表了市场经济模式,两种模式放在同一个行业竞争,所给予的条件又不对等,因此冲突在所难免。

    “能源行业不应该让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并存,市场化是大势所趋。但政府也不应操之过急。”他称。

    “石油行业的政治属性和行业特性决定了其垄断的特性。集中度是石油行业演进的必然选择,不同的是依靠行政权力还是资本力量。”易贸集团副总裁钟健认为,“补充而不替代,配合而不超越”是地炼与央企的相处之道。“央企不要过度挤压民企,民企的竞争也应适度,差价不应过大。”


[复制 收藏
]
关于我们 | 会员服务 | 电子样本 | 邮件营销 | 网站地图 | 诚聘英才 | 意见反馈
Copyright @ 2012 CIPPE.NE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全球石油化工网 版权所有 京ICP证0805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