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油减供 暗压气价谈判

[加入收藏][字号: ] [时间:2011-10-09中国能源网 关注度:0]
摘要: 俄油减供 暗压气价谈判 中国海关总署数据显示,今年7月俄罗斯对中国的原油出口数量与去年同期相比几乎锐减一半。俄油公司发表声明,该公司通过东西伯利亚远东太平洋管线输送的原油总量同期持平。这意味着通过该管...




俄油减供 暗压气价谈判

    中国海关总署数据显示,今年7月俄罗斯对中国的原油出口数量与去年同期相比几乎锐减一半。俄油公司发表声明,该公司通过东西伯利亚—远东太平洋管线输送的原油总量同期持平。这意味着通过该管线输送的原油有相当一部分出口到了中国以外的市场。

    我国正在推进能源供应多元化策略以减轻对单一供应国的过度依赖,俄罗斯是我们实现原油供应多元化的重点发展对象。在这种背景下,俄罗斯出口我国原油数量锐减原因何在,是否会持续下去,对我国能源安全造成多大影响,值得关注。

    业内认为,俄罗斯减少原油出口中国数量的举措,是俄罗斯对中国施压的一种手段。

    无形施压

   
中投顾问能源行业研究员宋智晨指出,7月俄罗斯对华原油出口减半是由于俄罗斯石油工业公司和俄罗斯石油管道运输公司与中国石油天然气公司在原油管道运费问题上的纠纷。俄方想通过减少对华原油出口来迫使中方企业支付俄方主张的原油管道费用。

    俄方始终坚持,中国要承担原油运输的全程费用,包括发生在俄罗斯境内的费用,也就是中国要承担的运费是计算到远东科济米诺港的,每吨1815卢布,而且对通过东西伯利亚—太平洋石油管道(简称BCTO)的石油,不论运输距离长短,都必须按同一费率支付。中国石油大学国际石油政治研究中心教授庞昌伟说:“中俄原油管道的运输费是比较高的,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中俄原油管道运输费谈判的难度。特别是9月以后,俄罗斯联邦物价局上调了石油运输费后,每公里百吨油的运费从之前的5美元涨到了10美元以上,如此高额的运输费让双方更加各持己见。”    随后,中俄双方进行过多次谈判。最终,中国表示愿意偿还欠款。俄石油管道运输公司(Transneft)与俄罗斯国家石油公司(Rosneft)代表向俄新社透露,中方已经向前者转账支付了7800万美元,向后者转账支付了1.17亿美元,从而偿清了大部分石油供应欠款。9月15日,中石油与俄石油运输公司谈判失败,至8月份,有0.4亿美元的运输费需要认定。大概要等到10月中旬普京总理访华时,才能通过友好协商解决俄方误算的运输费率问题。

    虽然中石油欠款事件已经平息,但这无疑对两国石油贸易的合作产生了负面的影响。俄罗斯对于此事也曾发表过对提前偿还中方在原油管道上支付的100亿美元贷款和停止向中国供油等言论。在中国社科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研究员李福川来看,俄罗斯用“减供”的方式来回应中国“欠付”的行为,显然是违反合同精神的。 

    除了运费问题外,俄罗斯对华原油供应数量减少这一举措还无形中给中俄天然气价格谈判施加了无形的压力。

    “在中俄天然气谈判的紧要关头俄罗斯减少对中国的原油供应数量,很明显是想借此作为天然气谈判的筹码,是对天然气价格谈判一种无形的施压。”宋智晨说。

    中俄原油谈判因为价格问题可谓历尽艰辛,中俄天然气谈判的瓶颈同样是价格。庞昌伟说:“在国际原油高位持续运行的大背景下,作为能源出口国的俄罗斯希望天然气价格的输出与石油的价格挂钩。面对一直僵持不下的中俄两国天然气价格谈判,俄罗斯似乎耐不住了,想用减少对华原油输出量的方式来影响天然气价格谈判,给中国施压。”

    客观原因

   
俄罗斯这一举措,无形中产生了多重效果。业内也有人士认为,俄罗斯这一举动昭示着10月俄罗斯总理普京访华时签署中俄天然气价格协议的计划要落空了。但东方油气网的分析师吕颖不这么认为:“对比去年我国从俄罗斯进口原油的数量可以看出,2010年8月和9月,俄罗斯对中国的石油供应也相对减少了。每年的第三季度都是原油需求的淡季。在国际油价持续高企的背景下,俄罗斯减供完全是一种商业策略,对于中俄天然气价格谈判的影响微乎其微。”

    东方油气网提供的数据可以看出,每月我国原油进口量在2000万吨左右,而从俄罗斯进口的原油数量浮动一直较大。但去年和今年我国从俄罗斯进口的原油比例均占我国总的原油进口量6.46%,从平均值看没有太多变化。“所以俄罗斯7月对我国原油出口量的减少只是一个短期的商业行为,在正常的波动范围之内,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至于这种行为会不会持续,能够持续多久,那要看今后几个月俄罗斯会不会持续减供了。但按照目前的国际能源的形势来看,俄罗斯减供应该是个短期行为。”吕颖解释说。

    另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欧亚所研究员孙永祥观察,由于俄罗斯整体的经济情况逐渐好转,国内对原油和成品油需求上涨,本国炼厂所需的石油数量也在上涨。今年二季度,俄罗斯本国炼厂所需石油量也大幅提升,国内成品油价格也涨幅不小,其中,燃料油销售价增加了13.3%,汽油价格上涨了16.3%,俄石油公司在本国市场出售油品比出口更赢利。据悉,   今年二季度俄罗斯所有大石油公司均减少了向国外供油的数量。上半年,俄出口石油总计减少了3.7%,为1.188亿吨。在国际原油价格持续高位运行的国际背景下,在经济形势逐渐好转所需石油量不断增加的国内背景下,俄罗斯国内的石油需求逐渐增加,短期内减少石油出口保障内需也在情理之中。

    波折中前行

   
中俄两国的能源合作,可谓一波好几折。但从整体情况来看,中俄两国的能源合作向前进是必然的。

    宋智晨认为,由于原油运输管道问题和天然气谈判的因素,短期内俄罗斯可能会通过减少对华原油出口的方式向中方施压。但是从长期来看,俄罗斯持续减少对中国原油出口量的可能性不大。现在欧洲经济复苏进程较为缓慢,并存在二次探底的隐忧。原油消耗的增速相对较缓,俄罗斯能源企业有拓展新兴市场的内在需求。而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能源消耗量较大,能源需求市场旺盛,目前已成为俄罗斯能源企业的主要目标市场。俄罗斯不可能因为某些技术方面的问题放弃中国市场。

    俄罗斯专家也认为,稳定对华石油供应对俄罗斯石油公司和中石油同样重要,双方不至于闹到出现俄关闭阀门向中方断油的状况。

    吕颖说:“中国作为买方市场,用资金换资源,在目前国际原油供应并不或缺的情况下,买方市场是拥有主动权的。我国从俄罗斯进口的原油量占我国原油进口总量的比例还是比较小的,俄罗斯的原油出口减少对我们来讲影响并不是太大。而作为俄罗斯来讲,中国的市场对它意义却不同。虽然如此,多元化能源进口的基本战略还是不可丢的,中俄双方都不可能因为一些小的矛盾而舍弃对方的。”

    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研究员李福川也表示,相信中俄双方合同的执行主体,有能力解决“欠付”、“减供”等问题,相信中俄双方有能力避免此事演变成经济外交事件,期待10月普京总统访华时中俄天然气协议达成,最终在波折中取得双赢。
 
关于我们 | 会员服务 | 电子样本 | 邮件营销 | 网站地图 | 诚聘英才 | 意见反馈
Copyright @ 2012 CIPPE.NE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全球石油化工网 版权所有 京ICP证0805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