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石化装备制造业在振兴规划下的发展机遇和展望

[加入收藏][字号: ] [时间:2010-04-21  来源:全球石油网  关注度:0]
摘要: 中国石油和石油化工设备工业协会常务副理事长 赵志明 赵志明:各位代表,我今天讲的一个题目是关于石油石化装备制造业在振兴规划下的发展机遇和展望。大家知道2009年总的来说,行业发展不像过去08年以前处在一种高速发展的环境之下,08年...

    根据目前石化产业调整规划,我们在建的项目很多都有了,我的材料里有的我就不说了。
    另一方面,我特别强调的,我们炼油化工设备行业的企业,大家必须清醒地看到,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从全球来看,我们炼油、化工的产能已经严重过剩,并且产能正在向亚太地区特别是中国转移,全球来看,炼油化工的产能已经过剩了,所以我们的用户特别是像石化、中石油中海油,我们去年就面临着这个问题,还有化肥也是这样。2010年我们国家将继续加速煤层气产业的产业化发展,国家能源局启动了煤层气、瓦斯方面的开发利用十二五规划,目前已经完成了6个调研课题初稿,怎么把煤层气坏事变好事,又能利用,过去19个省的产煤省,抽采目标有58万亿立方米,利用目标18亿立方米,所以我们这方面潜力还很大。
    以石化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确定的工程为依托,以千万吨级炼油、百万吨乙烯,对PTA大化肥、大型煤化工和天然气输送液化储运等成套设备,大型离心压缩机组、大型容积式压缩机组、关键泵阀、反应热交换器、挤压造粒机,全面推进我国石化装备的自主化,中石化也是很支持的,像沈阳鼓风机厂,中石化投资了30%。中石化没有自己很强的装备制造力量,所以它在有些装备制造业投资,占有自己的一定股份,这也是未来发展的方向。
    为了贯彻国务院关于做强做大装备制造业的战略部署,提高自主创新的水平,满足国民经济和国家重点建设工程对装备的需要,今年几个部委联合发布了重大技术装备自主创新的制造目录,这里跟石油石化行业有是有关系的。所以这方面,希望大家都要很好地探索,结合自己企业的特点,调整产品结构。
    另外,从目前我们国家的油田和石化企业生产的先进装备,部分是从国外进口的,有些项目很少有我们的国产设备,当然这里有一部分利用外资,很多项目因为有外资,所以必然会带动设备的进口,另一方面,特别是下游设备,应该看到我们和国外的差距还是比较大,特别是这些石化产业,一个球阀损坏,整个一套流程生产线,可能几百万、几千万的损失,所以为什么有的时候要进口呢,要用可靠性高的产品,所以装备制造业一定站在用户角度考虑,国家正在考虑拿一部分风险基金,对用户有风险,用了你的阀门以后,我有风险,对于制造厂第一次做也有风险,所以国家准备要搞风险基金来支持,我们怎么充分利用这些政策,提高自己的竞争力,提高我们装备的科技含量。所以在我们国家去年的投资拉动之下,我们现在整个油气产业发展、装备的发展,都提供了市场需求。再加上我们国家鼓励企业走出去战略带动下,通过走出去,我们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通过工程把我们的装备带出去,这方面也带来了很多的市场机遇。从2010年,全行业仍然处于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发展趋势要好于09年,全行业,我们分析,继续会保持两位数的增长幅度,可能增长幅度比去年略高一点,这是我在去年年底、今年年初,整个装备制造业的各个协会在一块分析,包括工信部、发改委一些专家在一起开会的时候,我们是这样分析的。从这个角度,我们要看到这一点。
    第三方面,近期行业发展的重点和展望。
    第一,我们怎么以科学发展观来统筹行业可持续发展,以发展低碳经济、以节能减排降耗为重点,大力加强技术改造,运用信息技术提升传统产业,提高行业生产的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从根本上来提高行业的发展质量、水平和效益。固定资产投资和技术改造专项,都要以淘汰落后、压缩过剩产能为导向,现在低水平的不合理重复建设太严重,大家都上,各个油田企业都上抽油机、抽油泵、抽油杆,钻机也是,全国加在一起,钻机生产的厂家已经有几十家了,做几台也是做,真正形成批量的50台以上的没有几家,产业的集中度不够。要注重技术含量、人力资源、经营管理这方面的软实力的提高,同时要以国家重点节能技术推广目录为指导,我们在网上已经发了,希望大家能够看一下,加快推进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落后的技术、装备和工艺流程。构建节本增效、保护环境的绿色生产制造模式。以发展制造零配件为突破口,跟踪国际先进技术发展的趋势,注重与国际标准的接轨,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制修订工作,促进自主创新产品进入国际市场。

          您的分享是我们前进最大的动力,谢谢!
关于我们 | 会员服务 | 电子样本 | 邮件营销 | 网站地图 | 诚聘英才 | 意见反馈
Copyright @ 2012 CIPPE.NE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全球石油化工网 版权所有
京ICP证120803号 京ICP备0508686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18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