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液化气进入大面积统销时代 下游公司面临挑战

[加入收藏][字号: ] [时间:2012-11-30  来源:安迅思息旺能源  关注度:0]
摘要:   2013年1月1日开始,中石化液化气统销正式实施,这是继中石油统销以后,另一大集团的液化气统销行为,届时中国62.99%的液化气将被统销。统销以后液化气格局可能发生较大变化,而下游燃气公司也将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

  2013年1月1日开始,中石化液化气统销正式实施,这是继中石油统销以后,另一大集团的液化气统销行为,届时中国62.99%的液化气将被统销。统销以后液化气格局可能发生较大变化,而下游燃气公司也将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中国液化气进入大面积统销以后,中国液化气市场格局将面临较大的变化。首先,统销后液化气利润将向上游转移,液化气市场化特点有望弱化,批发价格调整的频率有望下降,中下游客户的投机机会下降。其次,大型燃气公司可能获得资源优势,下游三级站中长期面临整合。最后,两大集团或逐步向下游运输、仓储、零售等领域延伸触角。

 

  中石化统销在即,上游供应趋于集中

 

  为实现液化气产品的效益最大化,建立统一的价格体系、合理的资源调配格局,继中石油之后,中石化也即将开展对液化气的统销工作。中石化统销计划于 2013年1月1日正式启动,液化气业务的统销总部设立在上海,由中国石化炼油销售有限公司负责统销,分别在清江和湛江设立2个办事处。

 

  ICISC1数据显示,随着中石化也加入液化气统销的大军,中石化和中石油两集团统销的液化气资源将占到中国总产量的62.99%。中石化旗下生产液化气的炼厂共计35家,安迅思息旺能源(ICISC1)统计,中石化2012年的产量为808.43万吨,占中国总产量的35.92%。

 

  某中石化炼厂人士透露,液化气统销以后,资源统筹调拨或由总部统一安排,定价权也将上交至总部,但具体方案仍有待上级通知。

 

  统销后,中下游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随着中石化也加入液化气统销的大军,两集团统销的液化气资源将占到中国总产量的62.99%。对此,中下游客户表示出了不同的看法,可谓几多欢喜几多愁。一方面,不少中下游客户看到了统销后的机遇;另一方面,也有一些客户表示出了统销带来的担忧和挑战。

 

  1、大型中下游公司期待统销,认为机遇大于挑战

 

  对于大型燃气公司而言,与中石化的合作方式或将发生转变,上下游的整合有望推进。而大型燃气公司无疑将凭借其强大的物流和下游分销体系,获得更多的资源价格优势和供应优势。

 

  大型燃气公司掌握着下游终端市场,而两集团拥有的是上游资源。两集团可以通过与大型燃气公司的合作,形成稳定的资源分销体系,减少进入中下游市场的前期投入成本,积累相关操作经验;而大型燃气公司则可以获得较为稳定的资源、获得稳定资源分销利润及终端零售利润。

 

  “我们也很关注中石化统销事宜的进展,想看看在哪些环节上能够拓宽与中石化的合作。”中国燃气某销售经理透露。

 

  2、中小型公司担心资源供应,或压缩投机利润

 

  面对中石化的统销,部分中小型的下游公司对统销后的资源供应表示担忧。同时,他们也担心,原本市场化程度很高的液化气,可能价格趋于平缓,届时他们投机操作的价格涨跌空间可能被压缩。当然,很可能随着统销力度的加强,下游三级站的数量和规模也将面临一定的整合。而对于运输公司而言,运输可能面临寒冬。

 

  “如果中石化也统销了液化气,那液化气的供应可能就会由炼厂检修期间阶段性的紧张转向常态,就跟中石油统销的东北地区一样。”河南某三级站人士表示。

 

  “中石化的液化气统销以后,内部的资源调拨比现在或许将更加合理且频繁,有了中石油统销的经验和教训在前,中石化的统销力度恐怕会更彻底,资源全部由内部统一调拨,而不会发生两个销售公司之间的互相扯皮。”华东某大型燃气公司人士认为。

 

  中石化此前有加快轻烃资源自用的打算,岳阳石化、武汉石化都有上马液化气深加工装置的计划。中石化炼厂人士曾表示,沿江轻烃资源自用装置建成后,液化气资源应该以从周边中石化炼厂内部调拨为主。

 

  由于中石化液化气统销的逐步落实,以及内部调拨进程的加快,未来液化气的对外供应量或将有所减少。

 

  下游担忧的另一点集中于价格方面。“因为炼厂液化气库容小的特点,炼厂为排库不得不在价格上相互竞争,这样我们能采购到较为便宜的资源,以后的价格一旦由上层统一定价的话,到时的价格肯定要比今年同期高。”浙江某三级站人士表示。

 

  对于终端三级站而言,行业整合序曲或再一次奏响。“中石化统销液化气的目的实质与中石油相同,也是觊觎终端市场丰厚的利润,通过和大型燃气公司在资源分销方面的合作,或使小型三级站面临新一轮整合。”某昆仑燃气人士表示。

 

  不过,部分三级站人士对此则持乐观态度,“中石化或者大的燃气公司想要完全掌握终端市场的难度很高,一方面,他们的运营成本要大大高于我们,成本上不占优势;另一方面,他们缺乏专业的实务操作人才,零售液化气不是他们的强项。”

 

  “如果在资源供应方面,我们或许能有合作的可能。”该人士补充。

 

  由此可见,液化气下游市场的整合或仍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上下游找到一种彼此都能接受的方式开展合作或是关键所在。

 

  由此带来的另一挑战或发生在运输企业。

 

  市场人士认为,中石化统销液化气的目的或与中石油一致,资源统销仅仅是液化气整合的第一步,像成品油一样统配统销,进驻终端市场和分销市场,建立价格体系、稳定产品收益才是长期目标。

 

  对于运输商而言,由于中石油对北方地区的液化气资源进行了统销,南北之间的价差较之往年已大为缩小,长距离运输的套利窗口长期处于关闭状态,部分小型运输户难以为继,被市场所淘汰,运输行业已经经历了一轮整合。

 

  目前大多数存活下来的运输企业运营的线路多集中于短途,利用某些时段两地之间的价差获利,大多数路段集中于南方地区。

 

  “中石化进行统销之后,通过建立价格体系,液化气价格波动幅度将减小,波动频率亦将下降,其势力范围之内的两地之间的价差或致使运输商无利可图。”华东某大型运输商悲观地表示。运输行业或面临新一轮整合。

 

  中石油统销收效显现,中石化统销展望

 

  中石油统销收效已经显现,其不仅在炼厂销售环节提高了利润,而且也逐渐的向中下游物流、零售等环节延伸触角。中石化统销以后,也可能沿袭中石油统销的模式。

 

  1、中石油统销收效:

 

  2010年末,隶属于中石油的昆仑燃气整合中石油旗下35家炼化和油田后,化零为整,逐步形成了炼厂、销售、物流、终端一体化的销售模式。

 

  ICISC1统计,中石油旗下炼化及油田2012年的产量为468.82万吨,占中国总产量的20.83%;被昆仑燃气所统销的地炼及深加工企业共16家,2012年的产量为140.4万吨,占中国总产量的6.24%。

 

  在北方市场,昆仑燃气的液化气产业链发展更为良好。统销后,当地批发成本大幅上涨,大型燃气和三级站利润萎缩,中石油集团利润相应增长。昆仑燃气执行周期性调价政策,价格变动周期较长,并且涨多跌少,使投机商几乎无机可投。在终端市场,昆仑燃气尝试自行设立或收编一些三级站。由于私营三级站操作更为灵活,昆仑燃气在这一领域竞争力稍逊一筹,市场影响力非常有限。

 

  在南方市场,昆仑燃气陆续布点,其布局的液化气储备库、二级码头对当地市场造成一定影响,但由于整体操作量不及预期,尚未形成统治力。

 

  昆仑燃气对东北液化气的统销及在华南布局二级码头,对缩小东北、华南两地的价差产生了一定影响,这无疑为中石油在上游销售环节取得了更大的利润。通常来说,中石油资源需要北气南下,东北地区的液化气向华南、华东等地进行分销。据ICISC1计算,2008年昆仑统销以前,东北、华南两地估价的年均差价均值为1159元/吨;而2012年,两者的均价差价已经大幅缩小至739.6元/吨。由此可见,统销以后,中石油利润被下游锁定,而运输、贸易环节的利润被压缩,统一管理增加了中石油在销售环节的利润。

 

  2、中石化统销展望:

 

  由于中石化的势力范围主要集中在南方地区,与中石油实现统销的北方地区的市场环境存在很大不同。

 

  在南方地区,下游能够选择的范围相对较广,除了中石化炼厂生产的液化气以外,进口码头、中石油、中海油、分布密集的地炼及深加工企业都能够提供其他选择。中石化的统销收效如何,现在无法定论。

 

  “山东及沿江地区分布密集的地炼和深加工企业将是较大的不确定性因素,这些企业不一定会跟着中石化的调价节奏走,到时候就可能影响市场定价了,统销的力度会受到影响。”江苏某大型贸易商认为。

 

  “中石化想要完全控制市场还是有难度的,在价格合适的情况下,进口气能对市场价格造成一定的冲击,中石化推价的举动也将遇到阻碍。”某进口码头人士表示。

 

  “中石油对南方市场还是有想法的,不然也不会在南方设立据点,随着中石化的统销开始,两大销售公司肯定会有一番明争暗斗,中石化的统销也不那么容易成功。”昆仑燃气某人士称。



[复制 收藏
]
关于我们 | 会员服务 | 电子样本 | 邮件营销 | 网站地图 | 诚聘英才 | 意见反馈
Copyright @ 2012 CIPPE.NE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全球石油化工网 版权所有
京ICP证120803号 京ICP备0508686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18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