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驱油:焕发油田青春

[加入收藏][字号: ] [时间:2012-10-19  来源:技术与装备  关注度:0]
摘要:   微生物驱油是上世纪80 年代以后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项提高采收率技术,相对于其它提高采收率技术,它具有适应范围广、操作简便、成本较低等优点。2010年,长庆油田采油三厂根据实际情况,在盘33-21区块试验研究并应用了微生物驱油技术,取...

  微生物驱油是上世纪80 年代以后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项提高采收率技术,相对于其它提高采收率技术,它具有适应范围广、操作简便、成本较低等优点。2010年,长庆油田采油三厂根据实际情况,在盘33-21区块试验研究并应用了微生物驱油技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微生物驱油机理

 

  自2003年投产以来,盘33-21区块累计采出13.77万吨,采出程度17.89%,单井平均产液8.43方,综合含水67.8%,注水井开井3口,日注水97方。在开采过程中,该区块油水井主要曝露出如下问题。

 

  注水井吸水状况差,剖面水驱不均,水驱控制程度较低。2010年测吸水剖面显示均为尖峰状或指状吸水,注入水易沿高渗段突进,导致油井含水上升速度加快,使得存水率、水驱指数下降,导致水驱效率降低。

 

  含水上升趋势加大,自然递减明显增大。根据油田动态和数值模拟研究结果,并借鉴侏罗系油藏开发规律,该油藏区块含水处于快速上升阶段,自然递减和含水上升率有所增大,其中自然递减由22.93%上升28.15%,含水上升率由4.44%上升到4.56%,油藏“控水稳油”形势严峻。

 

  微生物驱油是通过内、外源微生物结合调控油藏微生物生态系统,见图1。其利用微生物自身的繁殖、代谢等功能,实现微生物群落结构定向调控和油层的深部调剖;利用微生物所具有的驱油机理达到提高驱油效率的目的,从而降低井组对应油井的含水,增加该井组对应油井的产液量,最终提高该井组的原油采收率。利用微生物提高原油采收率,不同于常规的化学驱油的单一机理,它是几个作用机理的综合利用。只要碳源和其它营养物质充足,便可在油藏中利用其代谢产物或使细胞生长,扩大其使用范围。主要作用是:

 

  一、微生物在油层中增殖,形成生物量,当密集成团时可选择性或非选择性地堵塞地层中的孔道,从而改变流动方向,扩大扫油面积。由于菌体通常附在岩石表面,改变岩石表面的润湿性,从而将岩石上附着的油膜替代下来。

 

  二、微生物产生的代谢产物可产生如CO2、CH4、H2等气体,增加油层压力,从而提高产能,同时CO2、CH4等在一定压力条件下可以部分溶解在原油中,从而使原油体积膨胀,粘度降低,大大提高采收率。代谢产物还可产生有机酸、表面活性剂,从而降低界面张力,提高洗油效率。代谢产生生物聚合物,增加驱替液的粘度,从而降低流度比,提高波及系数,并可选择性封堵或非选择性封堵地层。

 

  三、能降解烃类的微生物可将高分子的石油烃类降解为低分子的烃类,从而降低石油的粘度和凝固点,增加原油的流动。

 

  微生物驱油技术室内实验

 

  脱油效率检测试验 取1,000克石英砂,120℃下烘干24小时,冷却至室温,置于干燥器中备用;取1,000克石英砂,加入125克原油,充分搅拌,于85℃下烘干24 小时。冷却至室温,置于干燥器中备用;取烘干带油石英砂500克置于吸水排油仪中,分别加入2%,5%的菌液置于恒温箱中观察,分别于0.5、1、3、 6、12、24、48小时后取出读取出油量;(4)结论 :2%和5%的菌液在48小时的脱油效率分别为38.3%和43.7%。实验结果如表1:

 

  洗油效率检测试验 将原油样品与石英砂充分棍合搅拌后,放入菌液中观察洗油效果。溶液与油砂混合接触后,使原油从石英砂表面分离下来,形成油滴状或团状浮起,分离后砂粒表面清洁,且油水界面整齐,说明菌液有较好的洗油能力。

 

  驱油效率试验 利用人工胶结岩心进行室内驱油实验。实验共选用2块岩心,平均孔隙度20%,平均气相渗透率24×10-3μm2,可以得出,渗透率<3×10-3μm2 的岩心采收率增加18%~22%。从室内驱油实验结果可以看出,菌液的浓度0.5~1%时,采收率增产在18~22%左右,注入压力都明显降低。

 

  微生物驱油技术参数设计 微生物驱油用量计算依据,按照生物性驱油剂段塞使用量(V)按0.003计算。其中:S——控制面积;H——油层厚度=11.2m;P——孔隙度=14%。

  PV= S×H×P

  V=0.003PV

 

  段塞设计 采用复合式驱油段塞设计。复合式驱油段塞的主体结构为调剖段塞—驱油段塞。段塞1:调剖段塞,提高注水压力和水驱波及范围,调剖剂设计为3%调剖生物及营养液(排量30方)。营养液组成:1%淀粉、0.1%蔗糖、0.1%氯化铵等。段塞2:驱油段塞,提高采收率,2%驱油微生物及生物酶。段塞3:驱油段塞,提高采收率,2%驱油微生物及生物酶。

 

  微生物驱油的现场应用

 

  一、盘33-21区块实验

 

  盘33-21区块微生物驱油注入曲线见图2。从2010年9月27日开始,措施累计注入微生物108.3吨,营养液A:200Kg,营养液B:3150Kg,累计注入:4388m3。

 

  第一段塞由于冯64-71地层问题注不进,第一段塞滞后,第二段塞和第三段塞合计一个段塞,所以第三段塞微生物用量明显增大。盘32-21区块微生物驱油试验井组生产曲线见图3和盘33-21区块微生物驱油试验效果见表2。

 

  二、冯64-71井组实验

 

  盘33-21区冯64-71井注微生物曲线见图4。第一段塞:2010年9月27日~10月21日;累计注入量450方,油套压从措施前的6.0MPa/6.0MPa上升至13.2MPa/12.5MPa。

 

  第二段塞/第三段塞:2010年10月22日~12月11日;累计注入量554方,油套压下降至12.5MPa/12.5MPa

 

  由上述进行措施前后的效果分析:9口井中有6口井得到了较为明显的措施效果,反映出了液量提升、含水下降的效果,措施日增油达到3.63吨,达到了预期目的。

 

  经过应用,我们建议要进一步做微生物驱油机理室内试验和深入研究;油层的渗透性与微生物菌的穿透能力的关系尚未确定,应该继续研究。注微生物后,应该更精细地加强效果监测,便于分析效果。为了提高微生物的存活率,对注入工艺、注入设备影响微生物存活率的环节,应该继续深入精细研究。



[复制 收藏
]
关键字: 油田 
关于我们 | 会员服务 | 电子样本 | 邮件营销 | 网站地图 | 诚聘英才 | 意见反馈
Copyright @ 2012 CIPPE.NE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全球石油化工网 版权所有
京ICP证120803号 京ICP备0508686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18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