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降价就油荒”现象再度上演

[加入收藏][字号: ] [时间:2011-10-18北京商报 关注度:0]
摘要: 专家称成品油定价机制双背离是主因 一降价就油荒的现象再度出现。降价窗口打开的同时却出现油荒的现象并非只此一次。业内专家认为,与国际市场油价、国内供求关系同时背离的成品油定价机制是导致一降价就油荒的主要原...



 

专家称成品油定价机制“双背离”是主因
 

    “一降价就油荒”的现象再度出现。降价窗口打开的同时却出现“油荒”的现象并非只此一次。业内专家认为,与国际市场油价、国内供求关系同时“背离”的成品油定价机制是导致“一降价就油荒”的主要原因。同时,商务部相关专家昨日向本报记者透露,在成品油市场流通方面,商务部正在酝酿出台扩大成品油批发零售企业市场规模等方面的文件。

    在日前举办的中国商业联合会石油流通委员会上,来自浙江、内蒙古、福建、四川等地的民营油企反映加油站正面临“断油”风险。有的企业称降价之后的进货价格反而比降价之前的价格高;有的成品油批发企业在降价之后由于当地的供油企业暂停销售干脆进不到货。

    中国商业联合会石油流通委员会会长赵友山昨日表示,截至目前,全国共有加油站95571家,其中民营加油站44005家,约占全国总数的46%。由此可预见,油荒一旦大面积发生,没有掌握油源的民营企业首当其冲会受到冲击。

    事实上,在国庆黄金周结束后国内成品油喜迎降价的同时,就有业内专家指出,由于当前成品油定价同时存在与国际油价走势相“背离”、与国内供求关系相“背离”,随着用油旺季来临导致供需紧张,国内可能会出现油荒。

   商务部研究院消费经济部副主任赵萍指出,部分地区面临油荒主要还是价格体制的原因导致。

   “由于国内价格同国际市场价格的背离,国际油价较低的时候国内油价却较高,此时国内的原油储备过多,没有能力进一步扩大储备;而当国内油价下调的时候,国际油价上升,石油进口企业考虑到加工等环节的成本较高,为避免出现价格倒挂而不愿进口或少进口,主要通过消耗库存维持供应,直到国内油价新一轮的上涨。”赵萍认为。

    此外,有市场专家表示,一味以国际油价为定价参考标准而与国内市场供需脱节也是目前成品油定价机制的一大缺陷。国内市场的供需关系无法左右国内成品油价使得油荒时价格依然较低,市场的调节机制无法发挥作用。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是解决当前问题的主要办法,挂靠何种油种,如何更加容易地监测变化率,更加透明地反映国际油价变动以及对不同收入水平的个人或企业提供更加有针对性的补贴等具体方案的明确,应该是改革需要面对的基础性问题。”

    “政府对油价的管控也应该逐步向引入民营企业参与竞争、通过市场配置资源的方向努力。”中国能源网首席信息官韩晓平表示。

    赵萍则透露,在商务部主管的市场流通环节,商务部近期已经完成对石油流通市场的调研,预计在本月底出台相关完善石油及成品油流通体系的指导性文件的征求意见稿,其中可能就会涉及到适当扩大成品油批发零售企业的市场整体规模,创造更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同时涉及成品油余量调剂等方面的内容。
关于我们 | 会员服务 | 电子样本 | 邮件营销 | 网站地图 | 诚聘英才 | 意见反馈
Copyright @ 2012 CIPPE.NE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全球石油化工网 版权所有 京ICP证0805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