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石油开发风险失衡局面亟须打破

[加入收藏][字号: ] [时间:2011-07-07  来源:南方都市报  关注度:0]
摘要: 7月4日,自然之友等11家中国环保组织,就渤海湾漏油事故联名致信中海油和康菲石油公司,要求这两家企业尽快向公众公布事故详情以及油污清理情况,并就环境污染和瞒报事故的行为向公众道歉。可以预见,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中海油与康菲公司 ...


    7月4日,自然之友等11家中国环保组织,就渤海湾漏油事故联名致信中海油康菲石油公司,要求这两家企业尽快向公众公布事故详情以及油污清理情况,并就环境污染和瞒报事故的行为向公众道歉。可以预见,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中海油与康菲公司 必将继续受到来自民间社会各个团体的施压,大众媒体的质疑,以及连绵不断的法律纠纷,舆论的风口浪尖正在移向这两家石油企业。

 

  今天的中国,正处于工业化的高歌猛进阶段,有着“工业血液”之称的石油担负着助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重要使命。据2010年的数据,无论就石油的消耗 总量还是进口总量来看,中国都已经位居世界第二,与中国经济规模的世界排名相一致,而中国石油的消耗增速更是一直稳居世界第一。

 

  也正是身处这样一种背景,我们才能理解时任中海油董事长的傅成玉为何会在去年表示,到2020年,中海油要在近海海域和深海海域各保持一个5000万 吨稳产的大油田。显然,中国经济的持续起飞对于石油有着强烈的饥饿感,与此同时,海上的石油开采也成为一个巨大的财富制造产业。

 

  然而,令人忧心的是,在海上石油的开采过程中,除了财富和利润,置于其反面而存在的各种风险却在很大程度上被人们忽视了。从历次重大的海上漏油事故来 看,对于附近居民生活、生产以及健康的破坏必定都存在;同时,在全球化的食物链中,一旦某地遭受漏油事故,污染的食物势必影响附近乃至全球范围的消费者; 此外,由于目前在技术上对于泄漏油污的处理能力尚未完全成熟,导致漏油事件往往可能对当地生态造成毁灭性打击。讽刺的是,这一系列危及人类生命健康、自然 生态的巨大风险在热火朝天的石油开采进程中,却被远远地抛给了附近的居民以及所有的民众。

 

  就在昨日,中海油投资关系部总经理蒋永智在接受央视采访时称,中海油不存在瞒报现象。蒋永智先生并没有说错,因为漏油事件甫一发生,作业方康菲公司就 已经在第一时间通知了国家海洋局。依照目前的这套风险分配机制,中石油和作业方康菲在应对海上漏油的危机时,主要负责的对象不是风险的承担者,而是隶属于 政府系统的监管机构。这也解释了为何在漏油事故发生了一个月之后,相关企业才会直面媒体与公众。

 

  显然,要想打破这一荒诞的局面,在根本上还有赖于对目前这套风险分配机制的重塑。以此次渤海湾漏油事故为例,在设计风险的分配机制时,除了监管机构与相关企业本身,还应该引入当地政府、当地居民,以及代表公众利益的媒体、法律和环保人士。具体而言,从该项目上马之前到具体的日常运作,上述几方代表都应 该建立起一个用于沟通、协商和信息传递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无论多么弱小的群体,只要它是潜在的风险承担者,就应该有自己的话语权,就有资格提出自己的 要求与建议。

 

  只有在一个同等的平台上实现充分的对话,风险本身才能得到更大的避免,这对于企业本身而言,也可以在应对舆论的压力时更加从容,在承担企业社会责任时 更加富有底气;对于监管机构而言,让企业与风险承担方能够在一个更为公平的平台上实现对话,也得以尽可能减少纠纷的产生和不稳定因素的喷涌。

 

  因此,从企业到政府再到民间社会,不妨皆以此次渤海湾漏油事故的处理为契机,反思目前的这一套以政府和企业为主要协调方的风险分配机制,搭建一个用于 包括企业、政府、当地居民以及媒体、法律、环保等公众力量在内各方力量进行必要沟通和信息共享的平台,以此重新塑造一套海上石油开发的风险分配机制。



          您的分享是我们前进最大的动力,谢谢!
关于我们 | 会员服务 | 电子样本 | 邮件营销 | 网站地图 | 诚聘英才 | 意见反馈
Copyright @ 2012 CIPPE.NE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全球石油化工网 版权所有
京ICP证120803号 京ICP备0508686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18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