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期间,我国炼油行业面临新的机遇。随着国家实施一系列“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措施,我国经济企稳向好,这为石油石化产业发展提供了基本经济环境和国内市场机会。此外,近年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成品油需求增速明显加快,这也为炼油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机遇与挑战并存。我国炼油行业还存在产业结构不尽合理,布局不协调,自主创新能力有待提高等问题。未来,我国炼油行业将在结构调整、布局调整和技术创新等方面实现转型升级。
结构调整势在必行
我国炼油工业经过60年发展,生产规模迅速扩大。在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下,2010年我国炼油行业产值和产量持续增长,结构调整逐步推进,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2010年,炼油行业实现产值24252亿元,同比增长38%。
与此同时,我国炼油行业在产业结构方面仍然存在需要解决的问题。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产业发展部研究处副处长蔡恩明认为,除中石化、中石油等大型企业外,目前我国还存在较多的地方小炼油企业,规模偏小,部分企业装置十分落后,油品质量、能耗、环保等达不到要求,资源综合利用效果不佳。
为此,我国将以建设大型炼油生产基地为依托,实现炼油行业的结构调整。按照规划,未来5年,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地区将建成3至4个2000万吨/年炼油、200万吨/年乙烯的大型炼化生产基地,炼油产业规模将进一步扩大。
到2015年,将形成若干个2000万吨级的炼油生产基地,全国炼厂平均规模要超过600万吨/年,乙醇装置平均规模要达到60万吨/年以上,全国石油和化工百强企业销售收入占行业的比重提高到三分之一,销售收入过千亿元的企业要达到10个以上。
大型化是转型升级的重要方面,而炼化一体化同样是石油石化行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趋势。中石化镇海炼化总经理江正洪告诉记者,单纯发展炼油或者单纯发展化工,其效益都与发展炼化一体化不可比拟。
镇海炼化在千万吨炼油装置基础上配套百万吨乙烯装置,切实提高了企业的综合竞争力。江正洪用四个“优化”来概括镇海炼化发展炼化一体化的感受。
首先,是装置运行的优化。由于炼油和化工装置的统筹安排和炼化两阶段的统筹安排,装置运行的缺陷逐渐避免。其次,是物料的优化。实现炼化一体化后,炼油阶段为乙烯提供的裂解原料大大增多,共达到7种之多,提高了乙烯的产出效率。第三,是产品结构的优化。炼化一体化有利于企业根据市场和价格,随时调整品种,实现利润最大化。第四,是副产品的优化。一些企业在原来没实现炼化一体化时是放空烧掉的,如今可以将之有效利用起来。
当前,我国乙烯原料不足的局面还未得到根本扭转,部分有机原料、合成材料及单体、工程塑料、特种化工新材料及部分新领域精细化工产品仍然保持一定进口,自给率不高。
对此,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院长顾宗勤说,我国应发展炼油、乙烯、芳烃等产业链的上下游一体化模式,全面提高乙烯装置的技术经济指标,优化乙烯原料,提高氢气、乙烯、丙烯、丁二烯等产品的总回收率,提高乙烯裂解以及下游生产装置的开工周期。
在结构调整过程中,产品结构调整也是必须引起足够重视的一个方面。
“‘十二五’期间,我国应进一步发展高端石化产品,以差异化、高价值的产品引领发展。”业内人士指出,“产品结构调整还包括提高油品环保质量,柴油、汽油比例趋于合理,乙烯下游产品专用料比例上升,乙烯原料多元化,煤、重油制烯烃的比重提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