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已经被暂时调整的成品油价格终于有了松动。国家发改委发布通知表示,自2016年1月13日24时起,国内汽、柴油价格(标准品,下同)每吨分别下调140元和135元。
不过,此次汽柴油调整的不仅仅是价格,还有调整机制。即未来的国内成品油价格机制设置调控上下限。调控上限为每桶130美元,下限为每桶40美 元,即当国际市场油价高于每桶130美元时,汽、柴油最高零售价格不提或少提;低于40美元时,汽、柴油最高零售价不降低;在40美元—130美元之间运 行时,国内成品油价格按机制正常调整,该涨就涨,该降就降。
一石激起千层浪。最为敏感的成品油价格调整机制的重大改革,引发了社会舆论的高度关注。
由于汽车社会保有量不断增加,成品油价格调整机制的变化直接影响到一亿多机动车用户的切身利益。从用户的角度来说,他们自然是希望国内成品油价格能够越低越好。此次国家发改委在新的政策中设置成品油地板价,使得国内成品油价格很难跟随国际市场的石油价格下降而下降。
目前,国际石油价格因为各种利空消息而不断下降。西德克萨斯中质原油期货从2014年7月的每桶110美元在周一(1月11日)已经跌至约32美元/桶,触及近12年来的低位。
不过,这并不是国际石油价格的最低位。俄罗斯储蓄银行行长戈尔曼·格列夫表示,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决定不再对石油价格施加更多影响。
另外也有专家表示,供应过剩和需求疲软是自2014年年中以来石油价格持续下跌背后的主要因素,供应过剩问题主要源于美国页岩油生产商的迅速崛 起,以及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拒绝减产。因此,石油价格的大幅下滑可能会继续下去,大宗商品原油的价格跌破25美元/桶。
不管怎样,2016年的国际市场石油价格维持在低位几乎成为业内的共识。因此,中国40美元的地板价将使得中国国内的成品油价格被人为因素控制在相对高位。
设置地板价的理由有许多,其一是成本论。
国家发改委对为何要将成品油价格设定在“40美元地板价”,解释为是综合考虑国内原油开采成本、国际市场油价长期走势,以及中国能源政策等因素确定的。
据分析师秦文平在表示,目前国内油田平均开采成本在45-53美元/桶,当前国际原油长期低价将使得国内油田开采企业亏损严重,这在打击其开采积极性的同时,或会加大原油进口量,从而进一步推高对外依存度。
按照这样的说法,如果国内任由成品油价格下降到更低的价位,将导致国内国内油田开采企业亏损,最终影响国内石油开采量。同时推高国家进口石油数量,加大对国际市场的依赖,这不利于国家能源安全的策略。
从市场竞争的道理来看,这种推论是符合商业原则的。但是,从一个国家整体的布局来看,是否可以进行国内开采量的调整(比如减小开采量),短期利用进口市场的低价,大量进口石油为中国所用。这是否更加符合中国的整体发展目标?
如果中国加大进口,可能会导致国际石油价格迅速回升,从而对国内石油企业的影响不会持续太久。因此,如果任由国内石油价格随国际市场波动,也不一定就是对中国不利的局面。
从能源安全的角度来看,依赖度的增加不是因为国内石油开采量的增加,而是国内自动减小开采量的结果。这也不会增加中国能源安全的危险系数吧?
其二,维持石油低价是减排降污染的需要。
近年来,中国汽车保有量在不断增加,汽车尾气被认为是造成空气污染的一大污染源。因此,也有观点认为,与高油价相比,长期低油价容易催化高消耗,也有悖于当前绿色环保以及节能减排的方针。
当然,也有观点认为,低油价还可能会导致中国正在推动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战略被迫停滞。
汽车尾气是否是造成国内雾霾重大污染天气的重要原因,一直存在舆论分歧。随着国家排放标准的不断提高,以及燃油消耗限值政策的收紧,汽车尾气的影响是在不断降低的。
因此,油价下跌是否会造成尾气排放的升高,并不是存在必然的联系。
同时,油价下跌是否会影响到电动车市场的发展,虽然在历史上有过类似的经历,但是时势异也,今天的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已经形成不可逆的趋势。
特别是,国家目前正在积极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即使油价再下跌,电价相比油价仍然更加经济,因此,如果国家在推动电动车产业方面效果卓著,燃油汽车的使用频率必然会不断减少。
也就是说,油价的下跌并不会影响到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反过来,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将会促使油价进一步下跌。而中国对石油能源依赖度的减少,更加符合国家能源安全的战略。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国家成品油价格放开是迟早的问题,因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空间非常之大,速度非常之猛是史无前例的。电动车市场的发展,将最终促使成品油需求的大幅减少,所谓的地板价可能就最终失去了存在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