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鳌论坛嘉宾:国际油价最好回到50美元以上

[加入收藏][字号: ] [时间:2016-03-25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关注度:0]
摘要: 一年前,当国际油价还在每桶五六十美元的时候,大多数人的判断都是:卖家亏了,买家得了便宜。 如今油价已经在30美元左右盘桓了一段时间,石油生产国的财政愈发吃紧,一些石油消费国也纷纷表示,过低的油价有诸多不利。 3月24日...

一年前,当国际油价还在每桶五六十美元的时候,大多数人的判断都是:卖家亏了,买家得了便宜。

如今油价已经在30美元左右盘桓了一段时间,石油生产国的财政愈发吃紧,一些石油消费国也纷纷表示,过低的油价有诸多不利。

3月24日,博鳌亚洲论坛举行了“低油价时代:新常态,还是常态?”分论坛,参加这场论坛的嘉宾有的来自石油生产国,有的来自石油消费国,还有的来自能源投资领域。

虽然立场各不相同,但这些人却在当天的论坛上达成了难得的一致:当前油价过低,应该回到50美元以上。

专业投资人因油价大跌惨亏

“我在55美元买入,因为我以为会再涨上去,结果我输得很惨。”哈萨克斯坦欧亚资源集团CEO索博卡谈起自己的投资,还是有些心痛。

主持人问,各位对今天这个油价感到惊讶吗?众人的反应可谓异口同声。“两年前我在这里开会,没有人想到油价会到现在这个水平,”索博卡说,“我想世界上也没什么人预测到,如果有的话,那个人真的应该来参加咱们的讨论。”

关注石油的人可不少,为什么这么多专家都没能猜到?论坛的嘉宾们大致将矛头指向了两个因素,一个是新科技,一个是中国。

随着页岩油技术的成熟,石油生产的周期被大大缩短,美国在短时间内成为可以与沙特比肩的石油生产大国,而科技进步还在不断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石油行业版图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日本能源经济研究所高级顾问十市勉如是说。

中国经济的放缓是不是石油价格下跌的原因之一呢?在场的嘉宾也都说,这也不能都怪中国。

作为台上唯一的中国嘉宾,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前所长韩文科发言认为,中国经济的放缓既有自身原因,也受到国际影响。“如果世界经济不是这么不景气,中国的‘新常态’会比现在好一点,能源需求也会比现在好一些。”

买家卖家都不爱低油价

自2014年下半年,国际油价一路下行,至如今在每桶30美元左右盘桓已有一段时间。虽然产油国表达了限产的可能性,但巨大的供需差距仍然存在,当前低位震荡的局面一时恐难以破局。

沙特、俄罗斯等多个产油国财政频频告急,经济增长陷入停滞或者衰退,地缘政治也因此变得更加复杂。

油价下跌的直接受害者当然是石油输出国,可是如今油价跌至40美元以下,包括中国在内的诸多石油消费国也在出台各种政策,抵消低油价的冲击。

“一年前,油价在五十到六十美元,我当时的判断是,对于中国来说低油价是利大于弊。”韩文科说,“现在油价30多美元了,坏处已经超过了好处。”

在中国,PPI负增长已经持续了40多个月,油价大幅下跌无疑更加剧了工业通缩。与此同时,石油企业利润大幅下降,石油投资减慢,国家税收受损,清洁能源产业发展也受到阻碍。

消费国抱怨,来自石油生产国的嘉宾却提出,低油价还有硬币的另一面。“我是很乐观的,马来西亚其实在抓住这样一个机会进行经济结构的调整。”马来西亚能源部前部长陈华贵说,过去马来西亚过于依赖石油,很多行业发展不起来,现在油价低了,我们反而有了发展这些行业的机会。



[复制 收藏 ]
          您的分享是我们前进最大的动力,谢谢!
关键字: 博鳌论坛 国际油价 
关于我们 | 会员服务 | 电子样本 | 邮件营销 | 网站地图 | 诚聘英才 | 意见反馈
Copyright @ 2012 CIPPE.NE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全球石油化工网 版权所有
京ICP证120803号 京ICP备0508686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18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