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企业海外发展压力渐增

[加入收藏][字号: ] [时间:2012-02-27  来源:中国能源网  关注度:0]
摘要: 目前,中国已成为太阳能组件第一生产大国和出口国,同时也是风力发电设备制造能力最大的国家之一。无锡尚德、天威英利等企业已跻身全球太阳能组件生产企业的前列。中国在新能源领域悄然兴起,开始跃居全球第一大投资国,并开始在低碳相关的设备制造领域...

    目前,中国已成为太阳能组件第一生产大国和出口国,同时也是风力发电设备制造能力最大的国家之一。无锡尚德、天威英利等企业已跻身全球太阳能组件生产企业的前列。中国在新能源领域悄然兴起,开始跃居全球第一大投资国,并开始在低碳相关的设备制造领域占据重要地位。

    然而,业内专家也多次指出,中国的多数跨国企业的对外投资仍然是“点式”与分散的形式,“两头在外”,而非真正拥有全球一体化的生产体系和完整的全球产业链,这些正造成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中气不足”。在2月9日广州举行的首届“中国国际绿色创新展”上,联合国贸易与发展组织投资与企业司司长詹晓宁一针见血地指出:“中国大陆地区的风电、太阳能企业,仍未走出传统的出口导向型企业‘两头在外’的产业模式,上游原材料和下游应用市场严重依赖海外市场。”

    “走出去”的新能源企业首先会受到全球经济波动的影响。据了解,早在2010年,英利就已对美国工厂选址等展开调研,并且确定在德克萨斯州奥斯汀市的选址。不过到2011年,由于全球经济低迷,美元走势波动,英利只得搁置了美国建厂计划,并长时间保持“观望”态度。

    贸易争端也是“走出去”的新能源企业绕不开的障碍。据记者了解,在2011年的英利全球出货量中,美国占到了15%,欧洲占到66%,国内以及其他新兴市场则占余下份额。目前,美国市场需求暂时由国内工厂满足。英利方面也多次表示,由于美国“双反调查”涉及中国光伏电池和组件,英利在美国规划的是组件工厂,电池从国内进口,因此在美建厂还无法完全绕过贸易争端的影响。

    欧洲光伏电价补贴近期下调的举动,则让中国的新能源出口企业面临着更大的调整压力。在英国,政府原先以43便士每度电的价格向光伏安装户回购电力,但英国政府日前闪电宣布,拟将补贴价格调降至21便士。而希腊环境部近日也宣布光伏上网电价补贴将从目前的32欧分降到2014年8月的23欧分。瑞士政府也于近日宣布,将光伏补贴削减计划再提高10%,加上此前1月1日开始实施的8%,总的削减幅度将达到18%。业内预计,作为全球光伏最大市场的德国,将会在今年4月再次下调补贴电价。

    除了受经济波动、贸易争端等方面的因素影响之外,走出国门的新能源企业还面临来自技术及质量方面的挑战。“我们虽然有能力进行与国外合作的风机生产,但是很多核心技术并不是我们的,很多时候我们是处于产业链的低端,这对”走出去“的企业很不利。同时,中国出口的风机质量问题多在东南亚、非洲等援外地区已经表现得很明显,造成了很坏的影响。”新能源商会秘书长曾少军说。

    他还指出,资金支持缺乏也正成为影响新能源企业走出去的一大因素:“在国外现行的机制下,我们的企业在国外很难获得贷款,我们国家巨额的外汇储备,为什么不能通过金融机构对‘走出去’企业提供有效的资金支持?”
[复制 收藏
]
关于我们 | 会员服务 | 电子样本 | 邮件营销 | 网站地图 | 诚聘英才 | 意见反馈
Copyright @ 2012 CIPPE.NE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全球石油化工网 版权所有
京ICP证080561号 京ICP备0508686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18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