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石油:沉默的危机公关

[加入收藏][字号: ] [时间:2010-08-03  来源:财经国家周刊  关注度:0]
摘要:   输油管爆炸事故之后,中石油集团除了缺席新闻发布会,也极少用其他方式与公众沟通。 中石油:沉默的危机公关(腾讯财经制图)   大连石油管道爆炸事故的调查渐渐落定,海上清污工作也取得了决定性胜利。而截至7月28日...

  “例行”沉默

  翻开尘封的日历,中石油集团的这种沉默似曾相识。

  从2003年12月23日开县井喷事件算起,近几年与中石油集团有关的公共事件已有多起:2005年11月份吉林石化双苯厂爆炸、2009年4月份“工资清零”事件、2009年6月份江苏LNG接收站模板滑落事故、2009年8月份“团购门”事件、2009年12月份渭河漏油事件以及今年1月份的兰州石化爆炸事件。

  在这些事件中,有两个产生了严重的后果,一个是开县井喷,另一个是吉林石化爆炸,前者导致时任总经理马富才辞职,后者则被认为是总经理陈耕卸任的直接导火索。

  “在2003年的开县井喷中,中石油集团就表现得一如今天的沉默。”上述中国石油大学专家告诉记者。与今日之情形颇为相似的是,在开县井喷事件中,中石油集团从始至终没有举行一次公开的新闻发布会。在其官方网站上也无从查询有关井喷的信息。

  此次大连爆炸事件发生后,在中石油集团的网站上,与此次事件相关的内容只有一个主题:清污,其他概无涉及。就连安监总局有关此次事件的调查结果都无从查询。

  中石油集团工作人员对待采访的态度也如出一辙:井喷事件中,现场的工作人员全都声称是事故后调来的;而此次爆炸事故中,多位人士在拒绝采访时给出的理由是 “此事涉及国家秘密”。

  开县井喷另一个与此次爆炸相似的地方是:“一把手”都是在事件发生两天后才到达现场。只是前者由于牵涉到23条鲜活的生命,这种姗姗来迟被赋予了漠视生命的含义。

  在井喷发生后的第五天,中石油集团的一位副总来到开县人民医院,给伤者带来了迟到的道歉和赔偿的承诺。

  2004年1月9日,中石油集团在其旗下的《中国石油报》上,刊登了一封致井喷受灾群众的公开信,说“敢于正视自己的问题”。此时距离开县井喷事件发生已有17天。

  到了2005年8月份吉林石化爆炸时,广受质疑的“非正常沉默”问题已有了很大改观。在爆炸发生10个小时后,第一场新闻发布会召开,中石油集团有关人员与会通报有关情况。

  而此次大连爆炸,第一场新闻发布会在事件发生近16个小时后才召开,并且中石油集团缺席。

  曾对吉林石化爆炸有专门研究的浦东干部学院副教授朱瑞博说,吉林爆炸的信息披露,在两个领域的表现截然相反:对爆炸信息的披露及时到位,而对污染信息的披露则遮遮掩掩。

  在大连政府举行的第一次新闻发布会上,吉林石化新闻发言人邹海峰对媒体指出:“实时监测表明,到目前为止,未造成污染。”

  与吉化爆炸不同,此次大连爆炸后,原油已经流入海中,披露的重点不在有没有污染,而在于污染的面积。中石油集团总经理蒋洁敏表示,截至7月23日,清污工作已接近尾声。

  中国环境科学院研究员赵章元预计,这次事故给大连海域造成的生态灾害,可能持续10年左右。

  对此,大连市环保局副局长吴国臣回应说,溢油事故对于生态的破坏,取决于溢油的数量、种类、持续时间等多种因素。“我想他没有到现场,10年时间的推测不是很客观。”



          您的分享是我们前进最大的动力,谢谢!
关于我们 | 会员服务 | 电子样本 | 邮件营销 | 网站地图 | 诚聘英才 | 意见反馈
Copyright @ 2012 CIPPE.NE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全球石油化工网 版权所有
京ICP证120803号 京ICP备0508686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18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