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研究政府是否要继续为新能源车买单

[加入收藏][字号: ] [时间:2016-11-03  来源:新浪综合   关注度:0]
摘要: 未来一段时期,我国新能源车发展依旧需要政府的扶持,但补贴机制的改革势在必行。 为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近年来各国政府推出了一系列扶持政策。有的在购置环节提供财政补贴和税收减免;有的在使用环节提供如减免停车费和过路费等优惠政策;有...
    未来一段时期,我国新能源车发展依旧需要政府的扶持,但补贴机制的改革势在必行。

    为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近年来各国政府推出了一系列扶持政策。有的在购置环节提供财政补贴和税收减免;有的在使用环节提供如减免停车费和过路费等优惠政策;有的实行“特权”政策,如可行驶公交专用道、提供专业号牌等。

    然而,各国舆论对新能源车的政府补贴机制褒贬不一。支持者认为,目前阶段,新能源车研发生产成本较高,与传统车相比不具备价格优势,如果没有政府层面的引导与扶持,新能源车作为新兴产业很难打破现有的汽车市场格局。反对者则称,新能源车在当前乃至未来一段时间的市场份额毕竟有限,补贴机制只能徒增政府负担。此外,过度刺激消费还可能会增加道路车辆总数,造成拥堵等交通问题。

    从中国的经验来看,新能源车企“骗补”等现象显然已经违背了政府补贴的初衷。在此背景下,我国新能源汽车补贴机制到底该何去何从?

    政府为什么要为新能源车买单?

    新能源汽车之所以让各国政府心甘情愿为其买单,背后的意义远不止于“推广一种新型、环保的出行方式”。除了显而易见的环保层面的考虑,各国政府的动因还包括三点:

    第一,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升级。新能源汽车的上下游产业链条长,涉及产业众多,上游包括电池、电机、电控系统等,下游涉及充电设施建设、保险、维修等。为驱散金融危机留下的阴霾,各国以新能源车为突破口来刺激经济和增加就业,无疑是明智之举。

    经济新常态下,我国也面临着推动现有产业转型升级的现实问题。而新能源产业仅锂离子电池一项,就涉及正极材料、负极材料、隔膜和电解液四大材料领域,推动其发展,为带动材料产业发展、突破技术瓶颈提供了机遇。

    第二,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新能源车的普及应用将助力各国降低石油进口依存度。英国交通运输和环境组织今年发布报告称,当前欧洲88%的原油需依赖进口,且出口国多为地缘政治风险较高的国家。根据中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发布的2016年度《国内外油气行业发展报告》显示,2015年中国石油净进口量达3.28亿吨,对外依存度已突破60%,而中国机动车燃料消耗的石油约占石油消耗总量的一半。

    此外,电动汽车不仅是电力能源的消耗者,同时还有望成为分布式能源系统的绝佳储能单位。无论是应对自然灾害导致的大规模断电,还是在电网的交互过程中参与电网调峰,新能源汽车均有着传统“大电网”模式所不能替代的作用。

    第三,构建汽车社会新纪元。汽车社会一般是指汽车普及率达到一定程度,特别是私家车大规模进入家庭后的一种社会现象。新能源汽车的出现,预示着未来汽车社会将呈现出新的形态,汽车的影响力将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

    汽车的电动化趋势将与智能网联技术和自动驾驶技术等紧密结合,共同改变未来人们的出行、办公和娱乐方式,升级现有城市交通格局,重置相关行业产业的发展模式。例如,波兰某车企近日推出一款搭载内置电脑的新能源车,使车辆升级为“移动办公室”;德勤全球在今年发布的《未来汽车》报告中指出,随着电动化等技术的发展,未来汽车将对汽车保险业、车载媒体广告业和石油业等11个行业产生潜在影响。

    推动新能源车补贴机制改革

    发展新能源车产业意义深远,但无论是治理污染、保障能源安全,还是刺激经济、改变交通现状,都无法单凭市场的力量解决。因此,政府选择以补贴等方式改善其生产和消费环境,推动这一新兴产业快速发展,无可厚非。

    事实证明,我国补贴机制在扩大新能源车市场规模、提高消费者的接受度方面功不可没。工信部数据显示,2009年到2015年中国累计生产新能源汽车49.7万辆,在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中占比超过30%。

    然而,今年引发轩然大波的车企“骗补”现象,将政府补贴政策推向了风口浪尖。未来,我国的新能源汽车补贴机制是否还要继续?

    补贴只能培育和撬动新能源车市场,为产业的初期发展提供“温室”。作为市场消费品,新能源汽车早晚要走出“温室”,接受市场检验。而且,补贴会让车企产生依赖性,不利于技术创新和降低生产成本。加之,财政补贴具有不可持续性,补贴退坡就成为全球新能源车市场的大趋势。当前美国部分州及日本、挪威等已在逐渐减免车补,中国、德国等也已制定了相应的退坡计划。

    不过,退坡不意味着即刻退出。未来一段时期,我国新能源车发展依旧需要政府的扶持,但补贴机制的改革势在必行。今年8月,国家发改委已发布《新能源汽车碳配额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拟通过设立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把研发推广新能源车的成本转嫁到燃油汽车上,探索市场导向型的补贴机制。

    实际上,为避免陷入“一哄而上、一上就乱、一乱就管、一管就死”的恶性循环,新能源汽车补贴机制的改革,可从改革准入“门槛”入手。具体“门槛”的设立,必须经过缜密的研究和设计,“要不要设定门槛、门槛应有多高、放在哪里”等问题都要经过多方论证。总体来看,补贴应以充分激发企业活力为出发点,为创新企业的发展预留出一定的试错成本和容错空间。同时,补贴还应体现出区分度,避免因利益均沾引发“一哄而上”,扰乱新能源车市场秩序。
具体而言,未来我国以政府为主导的补贴机制可从以下三方面进行探索:

    细化补贴标准。除续航里程外,导入动力电池的安全性和寿命、车辆能耗水平等多元指标。另外,要针对不同车型设立不同的补贴标准,如对于电动公交车而言,可适度放宽续航里程标准,提高能耗标准。

    从刺激消费转向鼓励使用。可将购置环节的直接补贴逐渐向使用环节倾斜,如为累计行驶里程多的新能源车主赠送一定额度的充电卡;设立更多的新能源车专用免费停车位等。

    由整车补贴转向核心技术领域。着重补贴自主研发新能源车三大核心零部件(即电机、电池和电控)的企业;同时,对与新能源车密切相关的智能网联、自动驾驶等技术的研发给予更多资金支持,鼓励行业组织搭建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平台。(文/瞭望智库助理研究员云贺)







[复制 收藏 ]
          您的分享是我们前进最大的动力,谢谢!
关于我们 | 会员服务 | 电子样本 | 邮件营销 | 网站地图 | 诚聘英才 | 意见反馈
Copyright @ 2012 CIPPE.NE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全球石油化工网 版权所有
京ICP证120803号 京ICP备0508686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18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