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代引进核电技术瓶颈已打破

[加入收藏][字号: ] [时间:2015-05-22  来源:中国能源网  关注度:0]
摘要: 从国家核电技术公司下称国家核电内部获悉,美国东部时间5月20日下午13时37分,AP1000依托项目持续将近3个月的主泵重新工程与耐久试验顺利完成。主泵问题是导致三门、海阳一期核电工程拖期的关键因素,一旦顺利解决,浙江...



    从国家核电技术公司(下称国家核电)内部获悉,美国东部时间5月20日下午13时37分,AP1000依托项目持续将近3个月的主泵重新工程与耐久试验顺利完成。主泵问题是导致三门、海阳一期核电工程拖期的关键因素,一旦顺利解决,浙江三门二期、山东海阳二期、辽宁葫芦岛徐大堡一期、广东陆丰一期和福建漳州一期等AP1000后续项目将陆续放行,以AP1000技术为基础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CAP1400核电项目,也有望加速开工。中国核电行业的发展,即将进入快车道。
 
     “接下来再经过解体试验,将轴承、部件等都拆开观察一下,收取科研数据,设备就可以发货了。主泵运抵施工现场安装后,三门核电站就可以进入系统调试。但因为是首堆,可能调试时间比较长。”一位业内人士对澎湃新闻解释称,从工程角度看,AP1000主泵的问题早在去年就已解决,目前进行的很多试验,是美国西屋公司出于科研需要。
 
    主泵是核电站主回路中的关键设备,被誉为核电站的“心脏”。AP1000采用的大功率屏蔽电机主泵,总重量92.5吨,转子重量超过12吨,是目前世界最大功率的屏蔽电机泵。不同于其他堆型核电站常用的轴封主泵,它要求实现60年运行期间免维修,系统简化,操作方便。更高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要求,使之成为AP1000主设备研制最大的难点。
 
     2006年,中国决定以全面技术转让的方式,从美国西屋公司引进第三代核电AP1000技术,浙江三门核电站和山东海阳核电站共4台机组被确定为中国引进AP1000技术的自主化依托项目,也是世界上首批建设的AP1000机组。为此,国家核电诞生,作为核电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平台,负责引进AP1000并在此基础上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大型压水堆核电技术CAP1400。
 
    三门核电1号机组在2009年实现FCD(第一罐混凝土浇灌日),原计划2013年5月装料,2014年底投入商运。因为由美国EMD公司设计和制造的世界首台AP1000主泵屡次出现问题,首堆工期一拖再拖,AP1000推进困难重重。国家核电技术公司董事长王炳华曾透露,为解决AP1000主泵技术问题,召开的讨论会议已达117次之多。对于三门核电1号机组何时投运,国家核电首席信息官郭宏波近日表示,目前的目标是2015年年底前实现并网发电。
 
    此前,国家能源局为AP1000后续项目获批设立的条件包括:完成设计固化,主泵与爆破阀设备问题得到解决。就在几天之前,王炳华在第三届能源论坛上表示,“主泵问题一旦解决,三代技术AP1000在技术层面上的问题就解决了,我国后批AP1000建设的项目也将陆续启动”。这也是业内共识,只要主泵问题解决,甚至无须等到AP1000首堆正式并网发电,其他拟使用AP1000技术的核电项目就有望尽快获准开工。
 
    根据《中国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到2015年核电规划装机容量达到4000万千瓦,在建1800万千瓦;2020年规划装机容量达到5800万千瓦,在建3000万千瓦。“这意味着,2020年之前,我国至少还要新建3500万千瓦的核电机组,平均每年开工5至6台,每年新增投资要1000亿元左右。” 中国核能行业协会副秘书长徐玉明21日表示。
 
     AP1000、CAP1400为代表的第三代核电曾被中国确立为未来的主流机型。AP1000的首堆遇阻,某种意义上给中国自主知识产权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留足了时间。徐玉明称,以华龙一号、AP1000和CAP1400为代表的三代核电技术,将成为中国未来核电规模化发展的主流。
 
     AP1000、CAP1400的市场还不止于此。据世界核能协会预测,到2030年,国际核电市场将新增160台左右机组,新增投资达15000亿美元。“AP/CAP机组有条件在其中扮演重要的角色。”王炳华称,“国家核电与西屋公司已达成共识:AP1000国际市场开发,以西屋公司为主,国家核电及中方企业支持;CAP1400国际市场开发,以国家核电为主,西屋及外方企业支持。”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吸取AP1000单一屏蔽主泵的教训,CAP1400的主泵采取两条腿走路,一个是从EMD引进技术,另一个是德国湿绕组泵技术。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院长、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大型先进压水堆核电站》总设计师郑明光此前接受澎湃新闻专访时称,“主泵这一块,对于这种关键设备,我们从整个布局上一般有两大思路,一方面要促进国产化的生产,一方面也必须考虑项目相应的风险。所以一般来讲,我们对于这些关键设备都考虑两到三家生产制造厂家的培育。”



[复制 收藏 ]
          您的分享是我们前进最大的动力,谢谢!
关于我们 | 会员服务 | 电子样本 | 邮件营销 | 网站地图 | 诚聘英才 | 意见反馈
Copyright @ 2012 CIPPE.NE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全球石油化工网 版权所有
京ICP证120803号 京ICP备0508686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18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