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光伏价格承诺谈判“正酣”

[加入收藏][字号: ] [时间:2013-07-04  来源:金融时报  关注度:0]
摘要:   欧盟对产自中国的光伏产品征收临时性关税已三个多星期了。在6月21日举行的中欧经贸混委会上欧盟贸易委员德古赫特的态度转为温和,双方的第二轮价格承诺谈判也于6月23日启动。7月1日欧盟驻华大使艾德和表示,中欧有政治意愿...


 

  欧盟对产自中国的光伏产品征收临时性关税已三个多星期了。在6月21日举行的中欧经贸混委会上欧盟贸易委员德古赫特的态度转为温和,双方的第二轮价格承诺谈判也于6月23日启动。7月1日欧盟驻华大使艾德和表示,中欧有政治意愿通过谈判友好解决光伏产品贸易摩擦,但从德国媒体当天透露的信息来看,价格承诺谈判前景难测:中方已回绝欧盟提出的以最低每瓦0.65欧元的价格出口光伏组件,称一些德国公司的售价已经不到每瓦 0.58欧元。

 

  由于中国光伏产品近五成出口欧洲,欧盟征收11.8%的临时反倾销税无疑会直接影响中国光伏产品在该市场的竞争力。此外,在双方协商无果的情况下税率有可能从8月6日起升至平均47.6%,令本已陷入产能过剩的中国光伏产业雪上加霜,与本报记者连线的中银(香港)发展规划部经济研究处分析员魏星如是表示。面对不利形势,中国政府一方面制定政策开拓本土市场,另一方面采取反制措施对欧盟葡萄酒启动双反调查。尽管如此,魏星预计短期内中国光伏产业仍面临压力,宜消化自身过剩产能并发掘新兴市场分散出口风险。从中长期来看,光伏产业将逐渐复苏。

 

  中欧价格承诺谈判分歧较大

 

  中国生产的光伏产品有近九成出口海外,主要市场分布在欧洲、亚洲和美洲。继美国2011年对从中国进口的光伏产品(主要是太阳能电池)征收 31.14%~249.96%的反倾销税,并在去年终裁认定中国向美出口的晶体硅、光伏电池及组件存在倾销和补贴行为之后,欧盟在去年9月启动了范围更大的反倾销调查,除太阳能电池外,还包括硅片和组件等。今年6月4日,德古赫特不顾多数欧盟成员的反对,宣布从6月6日开始对产自中国的光伏产品征收为期两个月、11.8%的临时反倾销税。据测算,11.8%的税率意味着中国光伏组件的销售价格增加至大约0.78美元/瓦。相对于韩国等地产品,征税后中国产品的价格优势将被削弱。

 

  魏星表示,此次事件有两个关键日期,分别在8月6日和12月6日左右。如果中欧双方没能在8月6日前达成解决方案,届时反倾销税就将有可能大幅升至平均47.6%.另一方面,临时税率可以维持6个月,12月份欧盟委员会将对中国光伏产品征税做出终裁,一但决定征收,该关税将会维持5年且具备法律效力。

 

  据悉,目前中国商务部公平贸易局、中国机电进出口商会正在与欧方进行以价格承诺协议为框架的第二轮谈判,即中方承诺出口到欧洲的光伏产品不低于某最低价格,并设定具体时间期限;同时承诺将每年出口至欧洲的光伏产品组件限定在一定的规模范围内。作为交换条件,欧盟将不对中国光伏产品采取反倾销措施。从已经披露的信息来看,目前双方在价格承诺框架上仍存较大分歧,其中提价幅度和基期是主要博弈点。中方认为欧方希望至少不低于47.6%的反倾销税率的提价幅度太高。在基期方面,对于是以调查期价格为基准还是以当期市场价格为基准,双方也存在分歧。据德国媒体7月1日报道,对于欧盟提出的中方光伏组件0.65 欧元/瓦的售价,中方表示反对。

 

  无论此次谈判结果如何,魏星预计都会对中国光伏产业产生重大影响。

 

  光伏产品出口格局现积极信号

 

  事实上,主要因供需失衡,近几年中国光伏企业已陷入经营困难。数据显示,2007年至2012年,中国光伏产业连续5年年增长率超过 100%,2009年初开始供给过剩,2011年产能过剩危机已全面爆发。今年第一季度,中国光伏电池组件出货量约6000兆瓦,与快速增长的产能相比市场需求增量仍然较少。同期多晶硅现货价格从2012年年底的18美元/公斤降至16美元/公斤左右,组件现货价格由0.7美元/瓦下降至0.6美元/瓦左右。在此环境下,据工信部统计,国内85%以上的多晶硅生产企业停产,大部分企业处于亏损状态。

 

  不仅如此,魏星表示,光伏产业“两头在外”的结构性问题也亟待解决。由于核心部件以及用户市场都在国外,只有原料生产和组装加工在国内完成。简单的加工模式和市场渠道使得光伏产业下游紧密依附于国外市场,现阶段国内市场的比重不足以支撑现有的产能规模。一旦海外市场出现变化,最先受到冲击的肯定是国内制造企业。魏星预计,结构调整可以说是“汰弱留强的阵痛期”,但最终有利于具有核心竞争力企业的长远发展。

 

  值得关注的是,魏星说,有迹象显示今年中国光伏产品出口格局出现了积极的显著变化,亚洲取代欧美传统市场成为最大的出口市场。

 

  据悉,2012年中国对欧盟出口的光伏产品占比达46.1%,居第一位。然而,今年头两个月亚洲(日本、韩国、越南等)取代欧盟跻身第一大出口市场,占出口总额的42.8%,而欧盟、北美的出口比重则分别降至36.4%、13%.信息产品服务供货商(IHS)报告指出,在中国的带动下,亚洲将成为推动光伏市场增长的主力,2012年至2017年该地区的需求将增长近两倍。而在欧洲、中东与非洲(EMEA)地区,2012年安装容量首次下降至18.06 吉瓦,今年将进一步萎缩至13.9吉瓦。

 

  产业中长期展望仍属正面

 

  面对全球范围内的能源危机和环境压力,发展光伏产业已经成为全球各国解决能源与经济发展之间矛盾的有效途径之一。魏星表示,近几年,一方面全球经济弱势复苏导致光伏市场需求放缓,另一方面欧美征税等行政干预行为延长了光伏产业的调整期,短期内令中国光伏产业整体表现低迷,企业经营困难。但是,新能源属于国家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随着政策扶持及国内市场的发展以及企业积极拓展新的出口市场,整个产业的中长期展望仍属正面。

 

  首先,面对欧盟就中国光伏产品征收惩罚性关税,此次中国政府积极采取反制措施回应,立即对欧盟葡萄酒启动“双反”调查程序。这不仅为中国光伏产业增加谈判筹码,更对欧盟的不公平对待给与适当的回击。“在6月21日举行的中欧经贸混委会上,德古赫特的态度已由此前的强硬转为温和。”魏星如是说。

 

  其次,更重要的是,中国政府正在大力扶持国内市场、消化过剩产能。6月14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表示支持光伏产业走出困境并健康发展。具体措施包括将分布式光伏发电作为未来中国光伏市场发展的重点。6月16日国家能源局提出了《分布式光伏发电示范区工作方案》,预计获批的示范区将在2013年7 月底前启动建设。与建设大型可再生能源发电基地不同,分布式光伏发电属于比较分散的、能源密度较低的能源,有助于解决位置偏远、分散地区的用电问题,既有社会效益,也有经济效益。此外,光伏发电补贴政策《关于完善光伏发电价格政策通知》也将于近期出台。目前较为统一的意见是,大型地面电站上网标杆电价改变了过去“一刀切”的做法,将全国分为四类资源区。对于分布式光伏发电自用部分的电价补贴为0.45元/度。魏星预计补贴政策的推出将推动光伏企业复苏并对全产业链的发展带来有利影响。

 

  最后,在企业层面,探寻新的市场分散出口市场风险已经成为共识。今年1至2月中国光伏产品除对亚洲出口额大幅增加,对非洲的光伏产品出口同比大增 214.1%,非洲成为增长最快的市场。另外,部分中国光伏企业披露的信息显示,以往进入门坎较高的日本市场也逐渐向中国打开大门。据相关企业透露,在日本福岛核电站事件后,日本国内对太阳能的需求大增,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目前欧美市场的低迷。



[复制 收藏
]
关键字: 光伏 
关于我们 | 会员服务 | 电子样本 | 邮件营销 | 网站地图 | 诚聘英才 | 意见反馈
Copyright @ 2012 CIPPE.NE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全球石油化工网 版权所有
京ICP证120803号 京ICP备0508686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18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