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太阳能光伏误入歧途

[加入收藏][字号: ] [时间:2012-04-20  来源:中国能源网  关注度:0]
摘要: 能耗、环保不达标的相关企业占多数 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听上去既绿色又环保。事实上,当前这种转化过程正在威胁着我们的环境。不是没有技术能缓解这个事实,而是我国许多相关企业做得远远还不够。 尽管这几年来,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发...

    能耗、环保不达标的相关企业占多数

    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听上去既绿色又环保。事实上,当前这种转化过程正在威胁着我们的环境。不是没有技术能缓解这个事实,而是我国许多相关企业做得远远还不够。

    尽管这几年来,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发展在世界范围内都陷入低谷,但截至目前,国内众多光伏企业依旧没有解决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

    在花费三四个月时间走访调查了国内十余家光伏企业以后,日前,国际环境保护组织绿色和平发布的《中国光伏产业清洁生产研究报告》(后简称“报告”)得出结论:国内整个光伏产业的清洁生产状况确实不令人满意。

    清洁生产停留在口号和形式上
 
    现在,中国已成为太阳能光伏设备最大的生产国,其产量几乎占据了世界的一半,但另外一方面,急剧扩张的光伏上游产业也给中国带来了严重的污染。

    以光伏产业上游的多晶硅环节为例,中国的70多家多晶硅企业中,只有20家达到2011年工信部颁布的《多晶硅行业准入条件》要求,超过2/3的多晶硅企业在能耗和环保方面都不能达标。

    除了多晶硅环节,在下游的200多家光伏组件企业中,也只有少数几家上市企业发布了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披露了其能耗水平和“三废”(气体废物、固体废物、液体废物)排放情况。

   “这暴露出中国光伏企业对清洁生产的认识不足,还多停留于口号和形式上。由此产生的违法、违规隐患,比如在常规污染控制方面存在很多漏洞。”绿色和平气候与能源项目主任李昂说。

    光伏污染可能曾引发村民癌症

    对于光伏产业的严重污染,很多人的印象来自2008年美国《华盛顿邮报》一篇题为《太阳能公司把垃圾留给中国》的报道,该文报道了河南洛阳某多晶硅生产商排放四氯化硅造成的严重污染问题。

    该文报道说,“与那家公司厂院里亮闪闪的白色大楼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附近村庄仍是一片凄凉。大约9个月前,村民们发现他们的庄稼上落了一层白粉,并开始枯萎。”

    浙江省晶科能源公司的污染事件则是另外一个典型事例。从去年9月15日起,浙江省海宁市袁花镇红晓村的村民们,就开始声讨晶科能源的环境污染问题,全村300个村民中,竟有6个白血病,31个癌症患者,村民认为这都是晶科能源的污染造成的。随后,晶科能源召开新闻发布,公开道歉,承认含氟固体废料堆放,导致在被暴雨袭击后排放至附近小河造成污染,但公司认为污染和村民的病并没有关系。

    这两起污染事故只是国内光伏行业污染的“冰山一角”。有资料显示,国家有关部门环境监察18家光伏公司2006~2011年的记录表明,大部分公司由于环保不达标被责令整改或停产。这些光伏企业要么废水擅自排放,要么废气处理不够严谨,并且都是在环保监察中出现的问题,而现在更多的企业则依旧还在环保监察的视线之外。

    污染根本就不是技术问题

    既然会造成严重的污染,我们为何还要大规模发展太阳能光伏产业?很多人对此感到颇为纠结。绿色和平发布的报告指出,中国光伏行业实现清洁生产并没有技术瓶颈。

    国内一位从事太阳能光伏设备生产的技术人员告诉记者,现在外界对多晶硅高污染的质疑,其实是不了解现代光伏设备的生产工艺所致。

    目前关于光伏设备的污染,最突出的是多晶硅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四氯化硅是有毒气体,遇水反应生成盐酸,接触地面土壤酸化板结,导致寸草不生。但实际上,若通过氢化装置,能将四氯化硅加氢反应,生成三氯氢硅回到系统循环使用。

    另外,多晶硅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氢气(易燃易爆)和氯化氢(强酸性气体),都可以在系统中作为中间原料循环使用。而三氯氢硅提纯后,无法利用的氯硅烷杂质,通过加碱中和,形成中性稳定的废渣,可以作为建筑原料或填埋路基,对于生产中所产生的污水,也可以在前期处理后再排放到污水处理厂。

    企业和政府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绿色和平的报告也指出,企业和政府都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有些企业仍将清洁生产停留在末端治理的阶段,使得治理成本高、效果并不理想;而环保部门在光伏行业发展的过程中缺少监管,配套治污设施不到位,这为光伏行业环保问题埋下了隐患。

    不过,在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姜克隽看来,经过这些年的持续治理,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严重污染问题已经得到了基本遏制。对中国当前的光伏产业而言,如何规范其发展是当务之急。

    姜克隽认为,这几年中国的太阳能光伏产业,正处于高速扩张之后的冷却和转型时期。“在未来的发展中,只要在现有规模上做好做精,做好环境污染的控制,这个产业的未来就可以进入到良性的循环阶段,不会出现大的问题。”

    针对外界所质疑的:欧美发达国家大力发展太阳能光伏产业,却把上游污染的产业链转移到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姜克隽认为,这种说法并不符合实际,他表示,一个方面,现在欧美发达国家自己也有多晶硅等上游设备的生产;另外,该产业的上游主要集中的中国等发展中国家也并不是他们想这样做的。“这些国家也想在本国发展,但是由于人力成本要比中国等发展中国家高得多,他们在成本竞争中就出于劣势,这是他们没有办法控制的事情。”

    姜克隽说,这些年中国光伏产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正是利用了在成本方面的比较优势。

    24年内光伏发电都是零碳排放

    对于太阳能光伏产业的未来,相关专家表示,该行业依旧有着比较美好的未来。

    在绿色和平的报告中,研究对比了光伏发电与化石能源在能耗等方面的表现,计算得出:光伏发电的能量回收周期仅为1.3年,而其使用寿命为25年,这意味着在之后的约24年时间里光伏发电都是零碳排放。

    “即使考虑到光伏制造过程中的能耗与碳排放,光伏发电的碳排放量仍然只是化石能源的1/10到1/20,在节能减排方面拥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李昂说。

    “就整体而言,太阳能光伏发电依旧是清洁高效能源来源,我们不能因为这个行业出现了一些问题,就一棍子打死。”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的一位专家表示。

[复制 收藏
]
关于我们 | 会员服务 | 电子样本 | 邮件营销 | 网站地图 | 诚聘英才 | 意见反馈
Copyright @ 2012 CIPPE.NE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全球石油化工网 版权所有
京ICP证080561号 京ICP备0508686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18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