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石油“团购房”是垄断的隐性掠夺

[加入收藏][字号: ] [时间:2012-02-24  来源:网易财经  关注度:0]
摘要: 2009年,中石油员工低价团购千套房,曾引起媒体关注。时间过去3年,这笔交易又有了新的进展,在二手房市场,不少这批团购房源正在以当初4倍左右价格出售。值得注意的是,当年中石油下属公司的团购,就曾坐享超低折扣优惠,远远低于周边房源的市场...

    2009年,中石油员工低价团购千套房,曾引起媒体关注。时间过去3年,这笔交易又有了新的进展,在二手房市场,不少这批团购房源正在以当初4倍左右价格出售。值得注意的是,当年中石油下属公司的团购,就曾坐享超低折扣优惠,远远低于周边房源的市场价。

  对此,有媒体算了一笔账。中石油以内部价每平方米8170元出售给员工,当时周边房源市场价每平方米就达23000元,现在这些房源出售价每平米单价在3.5万-4.2万。简单说,很多房子利润率可超400%,不少拥有这些房源者三年躺着就能赚到六七百万。谁才能有这样容易赚钱的本事?在中国,相信无数人第一念头,就会想到垄断。

  这是因为,垄断总是与“暴利”这两个字联系在一起的。而达成“暴利”的手段,说到底,也就是掠夺,通过挤占与盘剥民生利益,来实现垄断的既得利益集团最大化。中石油员工低价团购房子,高价进行变现,其实也还是垄断掠夺的一种复杂变种。

  随着这些年垄断行业部门干部员工的“天价年薪”与“超级福利”不断被公之于众,民意对垄断批评斥责也越发高涨。尽管民意声讨未能撼动垄断依存的坚实底座,垄断仍然还在享受着体制性庇护,但一个不争的事实就是,垄断在更加注重与民意进行博弈的同时,相关掠夺手段也不断变化,更为隐秘。体现在垄断行业干部员工的待遇实现上,则更加注重选择隐秘的路径,来将公开利益转化为垄断行业干部和员工的既利利益。

  从不久前引起关注的垄断行业发“年终奖”种种传闻,到现在中石油的“团购房”又现重重迷雾,都在表明,当前如何突破权力与资本层层包裹,来揭开垄断掠夺的隐秘面纱,发现垄断将公共利益据为己有的丑陋与不公,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从反垄断的视角来看,作为一项任重道远的系统工程,反垄断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达致的事。但是,如果不能将垄断存在的种种弊端公之于众,不能正视垄断存在的巨大不公,又何谈去铲除垄断来还原社会公平正义呢?

    不妨就把中石油团购住房这事当作调查分析垄断进行隐秘掠夺的一个切口。收入分配改革最大的意旨,在于公平。没有市场公平性,也就没有收益正当性。中石油当初凭什么能够以那么低的扣折拿房?为什么这批房源最后又会流向这家公司的中高层?很显然,天上不会掉馅饼,开发商是不可能无缘无故将低价房拱手送给垄断企业的,而作为交易,垄断企业又施以怎样的利益补偿呢?无疑,这样的利益补偿,就是在透支公共利益。

    过去我们一谈到垄断过度福利问题,往往都是围绕那些能够清晰摆出来的账目而谈。种种事实表明,垄断恰恰就是离信息公开很远的行业,很多垄断企业本身在成本与利润的问题上,就是重重迷雾。在这样的语境下,垄断行业就更容易把通过不正当竞争获取的利润进行转移,据为行业员工的私利了。这些年,有关垄断暴利的声讨,有关国企分红的吁请,总是不绝于耳。然而,尽管暴利早就是被证明客观存在的,但公众却始终难以看到垄断还利于民的诚意,也没有体会到分享成果的幸福感。

    从这个意义讲,现在我们必须更加警惕垄断变相掠夺民生的行为。表面看不到赤裸裸“抢劫”,不代表背后就不存在着阴险狡诈的方式在变本加利地进行盘剥。为什么被公众频繁诟病的高速公路收费站“拦路抢劫”现象始终难以杜绝,为什么在供暖、供电、石油、数字电视等诸多领域,总是出现让公众感觉被垄断挟迫的苦涩与无奈,说到底,也就是很多经过长期的掠夺的垄断,已经被养肥养大了,具有强大的话语权,可以通过种种路径将公共话语权虚置一边。而这一切隐秘掠夺,在破除中石油“团购房”重重迷雾之后,或许就更容易被公众感知。

[复制 收藏
]
关于我们 | 会员服务 | 电子样本 | 邮件营销 | 网站地图 | 诚聘英才 | 意见反馈
Copyright @ 2012 CIPPE.NE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全球石油化工网 版权所有
京ICP证080561号 京ICP备0508686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18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