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全球石油化工网 >> 资讯频道 >> 商情信息

国际大跌国内维稳 成品油定价机制弊端凸显

[加入收藏][字号: ] [时间:2011-09-27 国际石油网 关注度:0]
摘要: 国际油价持续暴跌,国内成品油价格却岿然不动。市场分析人士称,如果跌势持续,10月中下旬国内成品油下调窗口有望打开,但在此之前油价难现实质性下跌。 上周WTI原油期货净跌9%,北海布伦特原油期货净跌7%,分别收于79....

    国际油价持续暴跌,国内成品油价格却岿然不动。市场分析人士称,如果跌势持续,10月中下旬国内成品油下调窗口有望打开,但在此之前油价难现实质性下跌。

    上周WTI原油期货净跌9%,北海布伦特原油期货净跌7%,分别收于79.85美元/桶和103.97美元/桶。

    “如果国际油价持续下挫,不排除中石化很快在香港下调成品油零售价格。”分析师廖凯舜26日晚间向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表示,香港地区的成品油零售价格实行企业自主定价,比内地更灵活。

    自4月7日国内成品油价格最后一次调整以来,国际原油价格已经历多轮调整,香港成品油零售价格也随之多次下调。最新的数据显示,9月23日北海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收于每桶79.85美元,与4月7日每桶102.57美元相比,已有近两成跌幅。

    而上周国际原油价格的大幅下挫,甚至未能传递到内地成品油批发市场。

    最近三天(9月24日至9月26日),全国汽油和柴油的批发价格并未如8月初国际油价暴跌时一样,出现同期大幅下挫,即便是对国际原油价格变化反应最为灵敏的山东地方炼厂,最近三天内柴油批发价格基本维持稳定,汽油价格也只出现每吨100元的降幅。

    山东一家地方炼厂的人士告诉记者,上一轮国际原油价格暴跌时,国内市场需求低迷,因此周末两天内,山东大多数地方炼厂都将成品油的批发价每吨下调近300元,而上周国内市场需求旺盛,局势完全不同。

    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炼厂正在实施中的检修计划,还将进一步放大国内成品油市场供不应求的局面。廖凯舜说,炼厂的整体开工已跌至77.59%的年内最低水平。中石化高桥石化上周的事故,将导致炼厂整体开工率持续走低。

    受此影响,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已在不少地区实行限量或者少批发,一些区域的成品油批发甚至基本停止,这让分析师们不约而同地判断,“十一”之前国内成品油市场很难出现实质性下跌。

    定价机制弊端凸显

    国内成品油处于传统的需求高峰,但国际原油的暴跌造成市场下调窗口预期再现,国内成品油市场再度与国际油价背道而驰,这种尴尬局面已多次出现。

    分析师张斌认为,当前国内成品油的批发商们过分关注原油价格,而忽视了市场的供求因素,也就出现了国内需求旺季盼跌价、需求淡季盼上调的奇怪现象。张斌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正处于国内柴油市场的需求旺季,即便下调窗口打开,国内成品油零售价格调整的幅度也将很有限。

    但国际油价的下挫却客观上缓解了国内成品油市场紧张的供需情况,如果没有国际原油价格的暴跌,本周国内柴油或将迎来年内的第二次批零倒挂。中宇资讯分析师申涛对本报记者分析说,国际原油价格上周的暴跌,已影响到市场操作层面,终端需求按需进货,中间的贸易商多持观望态度,需求已有所放缓。

    9月23日三地(迪拜、辛塔、布伦特)原油连续22日移动加权均价每桶111.493美元,基准均价每桶112.10美元,较4月5日基准价跌0.54%,比9月22日的跌幅略有放大。

    张斌说,如果布伦特原油维持目前油价,10月中旬国内汽柴油下调窗口将再度开启。“表面来看,国际原油的价格是造成油价难调的主因,但根源却在于国内的成品油定价的弊端。”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晓强在夏季达沃斯论坛上称,正研究推进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在一些分析人士看来,将“22+4%”的条件当调整为“10+3%”,仅仅是加快了国内成品油调价的频率而已,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定价机制存在的问题。

 
关于我们 | 会员服务 | 电子样本 | 邮件营销 | 网站地图 | 诚聘英才 | 意见反馈
Copyright @ 2011 CIPPE.NE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全球石油化工网 版权所有 京ICP证0805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