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全球石油化工网 >> 资讯频道 >> 综合新闻

得失中海油

[加入收藏][字号: ] [时间:2011-07-26 财新网 关注度:0]
摘要: 每一次成为媒体焦点都折射出国企改革的重大问题 如果是在美国,你们会不会第一时间向公众披露漏油信息?7月6日在北京,一名记者的提问难住了在场的石油公司老板。最后,发布会的主办方,中海油和美国康菲石油公司没有正面回应这个...


    每一次成为媒体焦点都折射出国企改革的重大问题

“如果是在美国,你们会不会第一时间向公众披露漏油信息?”7月6日在北京,一名记者的提问难住了在场的石油公司老板。最后,发布会的主办方,中海油和美国康菲石油公司没有正面回应这个提问。事后,中海油的员工撰文披露,来自公众和媒体的压力让他们很有感触,仿佛又回到了当年兵败纽交所、失马优尼科的光景。

位于渤海湾中部的蓬莱19-3油田,拥有5个作业平台、日产原油15万桶,是目前国内最大的海上油气田。这块油气田由中国石油三巨头之一的中海油,和美国康菲石油的全资子公司,康菲中国石油联合开发,收益共享。今年6月4日,国家海洋局接到康菲石油的紧急报告,说蓬莱19-3油田漏油了。此后,尽管国家海洋局陆续接到其他监测部门的报告,但这些信息并未对媒体公开。直到一条“渤海溢油已经好几天”的微博受到广泛关注,溢油事件才逐渐浮出水面。

中国石油行业资深研究员陈卫东:

首先你像康菲,如果它在美国出这样的事情,它一定会开会说什么情况,或者邀请什么媒体去向公众披露。

陈卫东

中国石油行业资深研究员,长期从事石油开采、石油公司运作领域的研究工作。

中国石油行业资深研究员陈卫东:

它应该知道的,它应该有这个情况。但是中国它不知道该怎么做。很多时候政府并不希望你披露任何东西,尤其是负面的东西。企业第一时间向政府报告,这个海洋局作为监管海洋环境事件主管部门,第一时间该报。按照这个上市公司的法则也应该,如果董事们认为这个事件会引起股市足够波动,也会披露的,只是认为还不到,没有给资本市场披露。你看这两块都有。

漏油事件给陈卫东带来的触动是很深的。在没有违背所有规则的情况下,与环境利益关系最直接的公众利益最终被隔离、孤立开来。恰巧又是这种先天性的制度缺陷,让后续的来自民间的问责和赔偿变得非常艰辛。在陈卫东眼中,这是一个企业必须尽快吸取的教训。

在服务石油行业的几十年间,陈卫东经历了中海油历史上两次大风波。这些风波和眼下的信任危机一样,是中国企业,特别是央企真正走向现代化、国际化必须要经历的过程。

1999年,重组满一年的中海油雄心勃勃地向海外资本市场进军。现在看来,这几乎可以算作特大资源垄断型央企讨伐海外市场的第一战。然而意外却发生了。在上市前55小时,中海油被告知,必须中止上市。

中共海南省委书记、前中海油CEO卫留成:

当时国内外媒体报道,当卫留成知道上市不成功的时候,一个是几个人抱头痛哭,这是真的。当时很多人都掉眼泪。另外一个是说卫留成想从44层的四季饭店跳下去。

卫留成

现任中共海南省委书记,1982年进入中海油,1999年至2003年间担任中海油CEO

中共海南省委书记、前中海油CEO卫留成:

一个星期道指跌了600点,10年以来一个星期变化最大的,油价一个星期从25美元跌到20美元。恰恰是在发行我们定价的前一天,发生了这个事情。当时的感觉是一个无形的手把你赶到了墙角。你还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完全手足无措。这个时候我是深深地体会到什么叫市场,什么叫资本市场,什么叫市场经济。

在当时的几家资源型央企中,中海油的条件可以说是最好的。一来,海上石油开发几乎都要涉及国际合作,中海油是最国际化的。二来,中海油的资产相对来说最好的。也是因为这个原因,中海油的失利对陆续准备走出国门的央企来说,教训是非常深刻的。

中海油的海外上市先行军的地位,是卫留成努力争取来的。但是中海油引以为傲的专营权、垄断经营,在境外资本市场眼中,却等同于决策经营不透明、业绩逊于同行、缺乏成长力。

中国石油行业资深研究员陈卫东:

结果发现还是不对。自己对自己的认识,外面投资人对我们的认识,我们对自己的认识并不对称,所以没有迈出去。其实那个大势,后来解释都是大势变化,我想这不是根本的。

在铺天盖地的媒体报道中,卫留成和他的上市团队从美国直接飞回深圳蛇口,用了半个月的时间来总结经验教训。在2001年再次准备上市时,中海油的故事核心转而落在油田面积、技术和管理经验上。

2005年,已经在纽约、香港两地成功上市的中海油迎来又一次挑战。在收购美国排名第九的石油公司优尼科的最后关头,美国政府以保障国土安全等理由阻止了中海油的收购行动。

中石化集团董事长、前中海油CEO傅成玉:

我们的股东没有认为我们是失败。

傅成玉

中石化集团董事长,2003年至2010年期间担任中海油CEO

中石化集团董事长、前中海油CEO傅成玉:

因为我们在国际资本市场上是按照国际的规则来和我们的对手打了一仗。由于大家都知道的原因,没有成交,但是我们的股东非常高兴,对我们的表现非常高兴,资本市场认为我们是一个成熟的企业。

在那一年的中央电视台年度经济人物评选中,傅成玉成为惟一一名因失败而获选的候选人。时任国资委主任的李荣融对傅成玉说,希望他从收购失利这件事情开始,一直往前走,不要回头。李荣融的这句话,不仅是对中海油说的,也是对其他有益于开拓海外市场的央企说的。

和第一次上市失败一样,中海油收购优尼科很快被写入了各种企业管理教材。这宗中国企业迄今为止规模最大、最重要的海外收购,留给人们太多可以反思的东西。至少此后的中海油,已经戒掉了志在必得的心态,更多地通过参股来获得实际利益。

中国石油行业资深研究员陈卫东:

中海油通过这么一个形式引起了全球关注,而且也意识到中国石油公司走出海外还有并购这种方式,这是它的意义,那么失败也跟我们对这个自己认识和实际环境、和人家对我们并购有反差。有人讲美国,其实美国人没有几件事情敢于流血牺牲的。像它的核心价值观,可以流血牺牲,还有一个就是石油,敢于流血牺牲,不惜一切。

中海油的故事跌宕起伏,九转回环,并且带有深刻的时代烙印。海外上市、跨境并购、面对公众监督,这正是央企借助外力推动自身改革的非常典型的例子。海外市场虽然陌生,但规则稳定,国内舆论虽然弱势,但这种监督客观、必然。所以,企业能够选择的道路,也就是它们在历史上选择过的,那就是尽快地对自己做出调整。

关于我们 | 会员服务 | 电子样本 | 邮件营销 | 网站地图 | 诚聘英才 | 意见反馈
Copyright @ 2011 CIPPE.NE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全球石油化工网 版权所有 京ICP证0805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