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全球石油化工网 >> 资讯频道 >> 技术装备

寻觅中国海工装备企业之路

[加入收藏][字号: ] [时间:2010-05-10 《石油与装备》 关注度:0]
摘要: 7月份,上海振华重工成功斩获22亿美元海外采购大单。知情人士透露,此前,有众多竞争对手虎视眈眈,经过多轮艰苦谈判历时半年方成。业内人士指出,表面平静的海工市场其实暗潮涌动。 激烈竞争中的隐忧 据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统计,截至上半年,...
   7月份,上海振华重工成功斩获22亿美元海外采购大单。知情人士透露,此前,有众多竞争对手虎视眈眈,经过多轮艰苦谈判历时半年方成。业内人士指出,表面平静的海工市场其实暗潮涌动。
激烈竞争中的隐忧
    据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统计,截至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船舶工业企业达1792家。究竟有多少家船企涌入海洋石油工程装备建造市场?不断加入的建造力量会不会造成资源分散和产能过剩?是否属于盲目投资呢?
    工信部日前发布的2009年上半年经济运行数据显示,我国造船工业能力过剩约1600万载重吨左右,约占总能力的1/4,而整个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增势不减。截至7月份,我国手持船舶订单连续9个月下降,金融危机对船舶行业的影响仍在持续。为了减少运营风险或实现市场转型,据说,很多企业都瞄准了海洋石油工程装备市场。 
    “当下国内确实正在上演群雄逐鹿的‘海工大战’,无论是新兴企业还是有着几十年历史的老牌建造企业都把目光聚焦到海工装备建造领域,竞争趋于白热化。在海工辅助船市场上,我国企业已经陷于竞争较为激烈的环境中。”中国船舶工业市场研究中心资深市场分析师茆萍介绍说。 
    她分析原因指出,“我国海工装备建造基础薄弱,发展滞后,一蹴而就不太现实。在起点低的情况下,各企业纷纷上马,面临的都是相似的问题和瓶颈,不少企业因此会选择海工辅助船或技术含量相对较低的浅水钻井平台作为切入点。”
然而,目前普通水深、普通井深的油气开采已接近饱合,浅水钻井平台等市场增量有限。对此,工信部总工程师、新闻发言人朱宏任指出,“船舶工业应控制一般性增长”。
    我国海洋石油工程装备市场尚属发展早期。中国海洋大学工程学院海洋工程系副主任黄维平教授说:“通过竞争,形成有鲜明特色的设计研发机构和建造施工的企业集团,但要防止恶性竞争带来内耗。”中国船舶工业协会王锦连秘书长也指出,“特别要防止重复建设,出现产能过剩。” 
差异化是发展方向
    茆萍认为,“同质化竞争是必经阶段,但对于每一个企业来说,如何规避同质化竞争,需要未雨绸缪,要看各个企业的经营策略和发展策略。”
    “差异化是企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她指出,“如何根据自身的情况,顺应市场的需求和变化,发展适销对路的海工产品,是企业实现差异化发展首先要考虑的问题。”
    新加坡和韩国是差异化发展最好的典型。据介绍,新加坡从自身的条件和修船经验出发,在自升式钻井平台建造和FPSO改装上获得的成就至今无人企及,而韩国从LNG船建造的优势发展到建造LNG-FPSO以及建造钻井船,都是有着一定的基础和条件。产品的差异给两国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收获。2007年~2008年海工装备建造市场异常火爆时,韩国在钻井船订单、新加坡在自升式钻井平台订单上赚了个盆满钵满。以此为鉴,“国内企业应协调好竞争和合作关系,立足国内,放眼国际,发展个性化产品。”茆萍说。
    在我国,一些大型企业学习能力快、科研能力强,借鉴国外发展经验,已经有所行动。有的企业发展较早,已经形成了自己的拳头产品,对未来的市场挑战充满信心,如大连船舶重工在自升式钻井平台的建造上,通过连续承接400英尺自升式钻井平台,已经打通了独立详细设计、生产设计、工艺设计等关键环节,具有完全独立设计以及形成自主品牌的基础;又如上海外高桥造船公司通过对30万吨FPSO的承接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是我国可以自主独立设计并建造FPSO的厂家之一。有的企业迎难而上,已经抢占了市场先机。如沪东中华已在大型LNG船建造上取得重要突破;中远船务已经抢先承造国内第一艘FDPSO等。
    对此,中国船舶工业协会王锦连秘书长指出,“今后的建设重点是,政府应组织统筹全国海洋工程装备发展规划,重点支持基础条件好、技术力量强、制造业绩优、管理水平好的企业,努力打造若干个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基地。”
抢夺未来市场制高点
    多年来,美国的休斯敦和新奥尔良、挪威的奥斯陆、亚洲的新加坡因为云集了海洋工程领域的承包商、设计商、经纪商、咨询公司等,形成了世界四大海洋工程中心。就建造方面而言,只有新加坡比较全面。
    茆萍说:“中国要想在世界海洋石油工程市场占有一席之地,“必须顺应市场需求,找好发展切入点。” 
    她认为,首先,在海洋工程辅助船市场上,要不失时机地发展深水作业船舶,一来这是全球发展的大趋势,二来从我国的实际情况看,南海深水开发前景广阔。其次,在大型装备上也要向深水靠近,如半潜式深水钻井平台等,同时集中力量研发深水开采所需的技术和相关设备。再次,要关注极地开采,比如北极地区。目前韩国在这方面已经有所动作,尤其是三星重工与俄罗斯合作建造极地破冰船。现在除韩国外,极少有国家特别关注,因此发展空间很大。
与新加坡相比,专业设计和建造人才的缺乏是我国当前最大的发展瓶颈。专家一致认为,发展海工装备制造业,抢夺全球市场制高点,人才将非常关键。 
    中国海洋大学工程学院海洋工程系副主任黄维平教授指出,“应制定特殊政策,激励国内发明创造。”他说,目前在国外海洋工程公司中从事深水开发的华人众多,如果他们中有三分之一能够回国效力,中国海洋石油工程将会飞跃式地发展。
    业内专家指出,要加强专门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加强项目管理,培养我国项目总承包能力。人才引进和培养战略将对未来我国海洋石油工程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产生极其深远地影响。
关键字: 海洋石油 船舶工业 
关于我们 | 会员服务 | 电子样本 | 邮件营销 | 网站地图 | 诚聘英才 | 意见反馈
Copyright @ 2011 CIPPE.NE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全球石油化工网 版权所有 京ICP证0805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