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全球石油化工网 >> 资讯频道 >> 技术装备

赵志明:石油装备破冰之路

[加入收藏][字号: ] [时间:2009-02-27 《石油与装备》2009年02月刊 总24期 关注度:0]
摘要:来源:《石油与装备》2009年02月刊 总24期   国际大环境不容乐观   石油与金融历来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当前,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已令世界经济陷入衰退,全球经济衰退使全球石油需求锐减,尤其是美国和欧洲市场的需求,导致原油价格不...

来源:《石油与装备》2009年02月刊 总24期

  国际大环境不容乐观

  石油与金融历来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当前,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已令世界经济陷入衰退,全球经济衰退使全球石油需求锐减,尤其是美国和欧洲市场的需求,导致原油价格不断走低。国际油价暴跌,2008年10月27日,纽约商品交易所轻质原油期货价格收于每桶63.22美元,进入12月份因欧佩克在开罗会议上决定推迟减产消息的影响,12月4日继续下挫,纽约市场油价跌破每桶45美元,创下三年半来新低。比起2008年7月份147美元的最高记录已经累计下跌近68%。油价一落千丈,令世界主要石油出口国蒙受巨大经济损失,受全球信贷危机影响,又令主要产油国开始承受预算压力,被迫推迟建设项目,直接影响到原油的投资开发。

  另外,全球石化产品价格也呈现了大幅下跌的趋势,根据国际能源价格评估机构?普氏能源资讯(Platts)发布的数据,2008年10月31日石脑油(石化业的基石)在远东亚洲市场的价格降至284美元/吨,是近5年以来的最低位,和7月的历史高点1200美元/吨相比,下降了76%。

  按目前的水平,原油副产品——石脑油的交易价格远低于原油价格,这是非常不正常的现象。石脑油价格在三个月里大跌了76%之多,作为对石化产品价格暴跌的回应,国际石化行业都降低了开工率,因为生产企业预期需求将在今年剩余时间和明年上半年保持疲弱。

  国内行业“寒潮涌动”

  主要经济指标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截止到2008年8月份我国包括石油钻采设备、炼油化工设备、压力容器设备的石油石化装备全行业规模以上企业数量达到1396个,比去年同期增长26.76%。其中石油钻采设备分行业579家,炼油化工设备分行业402家,压力容器制造分行业415家,2008年行业企业数量呈现稳步增加的态势。

  2008年1~10月份全行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327.94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49.05%;企业工业销售产值1255.47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49.17%;新产品产值163.64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58.08%,出口交货值159亿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增长40.05%。各分行业经济指标对比(2008年1-10月)(单位:亿元)(见表1)。

  行业目前表现的问题  由于金融危机导致全球经济不景气,石油价格持续走低,行业经济运行指标与今年9月份相比,增长幅度都有在下降,有的甚至出现负增长。10月份全行业工业总产值167.03亿元,比9月份下降了6.32亿元,工业销售产值165.66亿元,下降11.03亿元,出口交货值19.35亿元,下降了6.48亿元。从表2可以看出出口交货值下降幅度最大,受影响也最大。

  另外,截止到2008年8月份,我国从事石油和石油化工设备制造的亏损企业数量为238个,占企业总数的17.05%,累计亏损额3.32亿元,同比增加8.85%。其中,石油钻采设备制造行业亏损企业109个,同比增加12个,累计亏损额1.69亿元,同比增加69%;炼油、化工生产专用设备制造行业亏损企业64个,同比减少11个,累计亏损额0.9亿元,同比减少8.89%;金属压力容器制造行业亏损企业65个,同比减少10个,累计亏损额0.73亿元,同比减少31.78%。

  以上数据说明,目前国内石油钻采设备的生产能力大大超过市场实际需求,一些研发力量薄弱,技术水平不高,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拳头产品的企业,面临着被淘汰的危险。尤其是近期我国的各地方政府和大型石油企业增大了对石油装备制造的资金投入,加快了石油装备高新技术产品的研发步伐,例如宝鸡石油机械有限公司国内首台12000米超深井钻机的研制成功。同时,也出现了部分油田装备制造企业的低水平不合理重复建设的现象。造成生产力的浪费和一定程度的无序竞争,影响了我国石油钻采装备制造行业的自身发展。加上金融危机正在波及全球,欧美经济受到严重冲击,我国石油设备出口的市场必然会出现大幅度收缩趋势。

  知己知彼  冷静出招

  全球性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运行产生了一些影响,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着新的困难,而应对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关键在于合理利用、充分发挥本国的各方面有利条件。中国应对全球性金融危机具有六大有利条件。第一,受金融危机的直接影响相对较小。第二,应对金融危机的经济基础较好。第三,具有投资拉动经济的巨大空间。第四,以消费拉动经济的潜力巨大。第五,具有较强的政府调控能力。第六,具有经济地位变化的相应有利条件。

  随着金融危机不断加深,全球经济增长出现明显放缓势头,一些国家甚至出现经济衰退的迹象,对中国经济的影响逐步显现。金融危机正在对实体经济产生不利影响。如何“积极应对国际国内多方面严峻挑战”?去年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把困难估计得更充分一些,把措施准备得更周密一些”,政府随即出台多项应对措施。

   概括起来主要有几点,一是要加大投资力度,这是拉动经济增长的最直接措施;二是要增加居民收入,扩大消费;三是多方促进出口,同时鼓励进口,增加一些能源的战略储备;四是要合理扩大信贷;五是要推进包括增值税、燃油税在内的一些重点领域改革。

  中央投资带动地方扩大内需项目的投资,有助于具有地方特色的化工产业扩大规模。近来,为实现滨海新区建设国家级石化产业基地的发展规划,天津拟投资650亿元建设高水平的渤海化工园,在全国率先建成海洋化工、石油化工、煤化工紧密结合的现代化工生产基地。上海市金山区总投资120亿元的48个项目已开工建设,涉及精细化工、新材料、石化装备、生物医药等领域,投产后年新增产值200多亿元。

  企业当自强  化危机为机遇

  在政府出手帮扶企业的同时,面对全球性金融危机导致的经济困局,未来可能遭到的冲击不容忽视,制造企业自身也需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积极化解金融危机对行业的冲击。当前,应放平心态,静观其变,客观看待这一现实,学会适应并顺应客观经济规律,做好“过冬”的必要准备。企业要进一步优化生产组织、加速提升整体制造能力;进一步优化产品结构、提高独有和领先产品比例;进一步加强库存管理,压缩存货资金占用,加强现金流管理,努力保持经营业绩的稳定,加快企业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步伐,不断提高企业管理和科技水平,加大延伸服务的力度,根据客户需要进行专项产业升级,拓展加工配送业务。不断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既要有做强做大做优的战略和开拓、创新、奋斗的观念和精神,又要具有市场、技术、人才、资金和信息等综合优势,能造就更多驰名商标和知识产权。

  企业开拓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市场还有很大潜力。加强实施出口市场多元化的战略,保持我国对南美、中亚、非洲、印度、东盟等发展中新兴市场出口的持续较快增长,能够帮助企业弥补对欧美市场出口减少的部分。要适应国外市场从国际公司向国家公司转变,国内市场从国家石油公司向民营企业客户群转变的大趋势;要大力度实施成本削减战略;加大新产品开发的投入,使现有的产品实现技术升级。

  变中国制造为中国创造

  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挑战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危机往往蕴含着机遇,能不能把危机转变成机遇,关键就在于企业自身能否通过自主创新、转型升级,推动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的转变。制造企业应当利用资源和市场约束力增强的“倒逼”机制,加快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着力推进自主创新,发展高附加值产品,鼓励优势企业实施跨地区、跨行业兼并重组,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积极主动地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不断提升行业的国际竞争力。

  高新技术将成最大亮点

  2008年是国家发改委推进高技术产业化工作10周年。10年来我国高技术产业国际地位明显提升。2007年,我国高技术制造业规模已居世界第二位,高新技术产品的国际市场份额接近20%。2008年以来,我国高技术产业生产和出口较快增长,经济效益大幅提高,产业发展取得新成果。

  在生产方面,国家发改委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月~6月,我国高技术产业共实现业务收入约3.1万亿元,同比增长约20%。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累计增长17.6%,高于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6.3%的速度。高技术制造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767亿元,同比增长19.9%。同时,高技术制造业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上升到10%,同比提高了0.1个百分点。
 
  在对外出口方面,我国高新技术产品表现突出。由于美国次贷危机以及人民币汇率上升,加上受国内信贷紧缩、原材料及劳动力成本增高等因素影响,我国对外贸易增长之势在今年有所放缓。但高技术产业出口却呈现出一片勃勃生机。笔者从国家发改委高技术产业司获悉,今年1月~6月,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达1958亿美元,实现同比增长21.7%,占全国出口总额的29.4%。

  产业集聚是全球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战略途径。国家发改委高技术产业司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我国在高技术产业基地建设方面成果显著,高技术产业发展集聚性明显增强。以生物产业为例,初步统计,22个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工业总产值约占全国生物产业70%以上。

  2008年以来,在已有35个高技术产业基地的基础上,国家在生物、信息、新材料、新能源、航空航天等领域又新建了37个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河南、四川等地正在积极开展区域特色高技术产业链试点工作,以促进高技术产业集聚式发展和区域高技术产业加快发展。

关键字: 赵志明 石油装备 
关于我们 | 会员服务 | 电子样本 | 邮件营销 | 网站地图 | 诚聘英才 | 意见反馈
Copyright @ 2011 CIPPE.NE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全球石油化工网 版权所有 京ICP证0805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