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树林赴新疆企业调研,看望和慰问一线干部职工、离退休老同志、劳模代表和科研标兵,要求弘扬新星精神,落实资源战略,确保安全生产
王乐泉、努尔·白克力等新疆党政领导会见苏树林一行;张耀仓、王志刚参加调研及会见
新年伊始,西北大地银装素裹,中国石化西北油气勘探开发战场热火朝天。1月3日至6日,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总经理、党组书记苏树林一行到西北石油局、西北油田分公司、勘探西北分公司、塔河分公司、销售西北分公司调研,看望和慰问一线干部职工、离退休老同志、劳模代表和科研标兵,要求弘扬新星精神,落实资源战略,确保安全生产,努力建设西北千万吨级大油田。
调研期间,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书记王乐泉,自治区党委副书记、代主席努尔·白克力等新疆党政领导会见苏树林一行。张耀仓、王志刚参加调研及会见。
1月3日下午,苏树林一行察看了中国石化西部综合基地施工现场和销售西北分公司所属加油站,看望了勘探西北分公司的科研人员,又来到西北石油局家属院慰问困难职工王玉印和全国劳模段峙剑的遗属。
随后三天,苏树林一行长途奔波,先后察看了塔河油田采油一厂阳探集气站、二号联合站、采油二厂四队、艾丁12区AD15井、雅克拉集气站和塔河分公司中心控制室等生产管理现场,慰问奋战在一线的广大干部职工,并听取了相关单位的工作汇报。
1月6日,在听取了西北石油局、西北油田分公司和勘探西北分公司的工作汇报后,苏树林作重要讲话。他说,通过调研,看到西北地区的干部职工表现出良好的精神状态和工作作风,使我们对中国石化在西部地区事业的发展充满信心。特别是通过对西部地区勘探开发工作的深入调查研究,使我们对西部地区油气发展的前景感到鼓舞和振奋,更加坚定了我们加快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苏树林充分肯定西北石油局、西北油田分公司和勘探西北分公司为中国石化上游业务发展、为我国石油工业发展作出的突出贡献。他指出,西北石油局成立50多年来,参与发现了胜利、辽河、大港等一大批油气田,为我国石油工业的发展作出了历史性贡献。2000年新星石油整体进入中国石化,不仅增强了中国石化地质理论研究力量和油气勘探力量,也进一步扩大了勘探阵地和勘探发现。其中,西北石油局认真落实集团公司的资源战略,不断加大勘探开发力度,实现了油气资源的快速增长,为中国石化西部快速增储上产、提高整体效益作出了重要贡献。
苏树林强调,今天的业绩是在原新星公司和以胜利、中原为代表的东部老油田相互融合的基础上取得的。我们不能忘记新星的精神、新星的传统、新星的作风和新星的文化。“科学严谨,务实创新;作风民主,敢于直言;勇于吃苦,低调淡定”,是新星人突出的特点,也应该成为我们继续传承和弘扬的优秀品格。科学严谨,就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科学、尊重实践,把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大胆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注重前期研究分析,深入科学论证,严格执行程序,严谨优化投资,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务实创新,就是脚踏实地,求真务实,埋头实干,工作扎实,作风朴实;坚持解放思想,大胆实践,勇于突破,敢为人先,创新不止。作风民主,就是充分发扬学术民主,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各抒己见、集思广益;同时,在决策上善于集中大家的智慧,依靠团队整体力量实现集体决策、科学决策。敢于直言,就是有自己的观点,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更为可贵的是敢于坚持自己的观点,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勇于吃苦,就是始终坚持艰苦奋斗、乐于奉献、不怕困难,善于攻坚啃硬,敢于迎接挑战。低调淡定,就是要始终保持平和的心态,耐得住寂寞,不贪图虚名,不好大喜功,淡泊名利,胜不骄、败不馁,不急不躁,潜心钻研。
对于下一步工作,苏树林提出四个方面的要求:
在勘探上,既要有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豪迈的英雄气概,更要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勘探工作急躁不得,必须尊重规律、遵循程序,一步一个脚印地扎实推进。搞好勘探工作,一要靠地质研究,二要靠技术装备,三要靠科学管理。下一步的工作重点是要在推进科学管理上下工夫,进一步研究完善勘探管理体制,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管理效率,调动各方面积极性。
在开发上,塔河油田的开发过程是一个永恒的勘探过程,要始终把寻找溶洞作为第一目标,持续不断地落实储量和扩大储量。在此基础上,要创新思维方式、创新技术手段、创新开发模式,努力提高开发井成功率和油田采收率,并针对西北油气藏开发的相关难题大力组织技术攻关。
在安全上,要突出抓好两方面工作:一是防井喷,二是防中毒。特别是针对高含硫化氢油井,要在以往经验的基础上,切实做好应急预案,严格落实相关安全制度,确保职工生命安全。
在班子建设和队伍建设上,要继续组织好十七大精神的学习,用十七大精神指导工作和实践。要继续加强“四好”班子建设,组织开展好“深入群众促和谐、凝心聚力促发展”和“抓源头、促清廉”主题活动,继续开展好企业文化建设。西北石油局、西北油田分公司、勘探西北分公司,既要出油气、出效益,又要出经验、出成果,更要出人才、出干部。同时要持续改善职工的工作、生活条件,特别是要尊重老同志、学习老同志、关心老同志,照顾好老同志的生活,发挥好老同志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