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全球石油化工网 >> 资讯频道 >> 商情信息

通讯:挺进东西伯利亚

[加入收藏][字号: ] [时间:2007-12-18 中国石油新闻中心 关注度:0]
摘要:  冰雪覆盖的俄罗斯东西伯利亚,来自华北石油工程建设公司的自动焊施工队57名员工正顶风冒雪,为俄罗斯东西伯利亚—远东太平洋输油管道工程奋力拼搏   寒风刺骨,漫天飞雪。蜿蜒起伏的施工带,穿过白茫茫的原始森林。一群身着红色工装的中国石油工人...

  冰雪覆盖的俄罗斯东西伯利亚,来自华北石油工程建设公司的自动焊施工队57名员工正顶风冒雪,为俄罗斯东西伯利亚—远东太平洋输油管道工程奋力拼搏

  寒风刺骨,漫天飞雪。蜿蜒起伏的施工带,穿过白茫茫的原始森林。一群身着红色工装的中国石油工人,正在橙黄色的机器旁紧张忙碌着。

  这是华北石油工程建设公司的自动焊施工队员工工作的一个剪影。华油工建公司凭借多年参与大型管道施工积累的丰富经验,应邀参加俄罗斯东西伯利亚—太平洋输油管道工程建设,进驻CPP三号营地。

  参建的华油工建公司PWT+RMS自动焊机组,经过国内两个月的刻苦练兵,是唯一采用非俄方指定设备进入俄方市场施工的自动焊机组,担负15公里管线焊接任务。

  施工地点位于俄罗斯萨哈共和国境内阿尔丹市大尼姆内尔镇。10月,这里早已是一片银装素裹。一场场鹅毛大雪纷纷扬扬,地面积雪已达30多厘米厚,最低温度零下20多摄氏度,对华油工建员工提出了严峻挑战。

  为尽快适应全自动焊工艺焊接,机组人员到现场后,利用焊接3道焊口调试设备参数的机会,在最短时间熟悉焊接工艺,展示出过硬的自动焊接本领,18名焊工全部顺利通过俄方管道研究院和业主方焊接专家组织的施工现场焊工上岗考试。

  严寒冻趴了机器。机械班班长王贺群、操作手王海等冒着严寒,烘烤油箱,拆卸油管,清除结蜡油路。有些设备部件戴着手套拆装很不方便,为尽快让机器运转起来,王海等人不顾寒冷,摘下手套上阵。手冻红了,就在火把上烤烤,没等暖和过来,又继续干起来。

  风雪漫天,挡不住华油工建人的工作热情。不管风雪有多大,员工们每天坚持奋战在工地。他们先后组装大小设备51台套,修理各种设备20余台次,及时解决设备发动、焊接参数调试周期短等问题,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随着天气日渐寒冷,气温低于零下30摄氏度,超过国产设备设计工作极限。为按时完成管线焊接任务,11月13日,项目部作出决定:设备24小时运转,保证第二天正常工作。刘大伟、孙辉、刘立田主动承担值守夜班的任务。

  由于气温过低,吊管机和焊车均不同程度出现故障,白天维修设备时人冻得伸不出手,更何况零下30多摄氏度的夜晚。有一天夜里,中方员工在巡检时发现,一台15吨吊管机熄火,立即仔细查找原因。原来是由于天气寒冷,回油管被冻裂。操作手刘立田立即找出工具,拆下冻裂油管,换上新油管。刘大伟拿着火把,对已经开始结蜡的油路和油箱一点一点烘烤。狂风卷着积雪毫不留情地打在他们的脸上,一会儿功夫,他们的脸部发僵,话都说不出来。尽管戴着手套,手指依然冻得生痛。经过一个半小时抢修,设备终于发动着了。

  为延长设备使用寿命,每隔1个小时左右,设备就要熄火,当温度再降低时,又要马上启动热车。为防止机油、液压油凝固,中方员工得保证吊管机、焊车、挖沟机等设备各个转动部件润滑。就这样,中方人员整个夜晚爬上爬下,不知疲倦地奔忙在机器间。他们心里十分清楚,只有一丝不苟精心维护,才能保证机组白天正常施工,这些付出都是值得的。

  奋战在冰天雪地的异国他乡,华油工建人也深深感受到了兄弟参建单位的热情相助。

  施工现场的工程建设者们不论来自哪个单位,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共举中国石油大旗,紧密合作,并肩奋战。缺少设备、材料,管道二公司毫不犹豫,伸出援手,帮助补齐。刚刚到的大乌拉尔客车,首先分给华油工建;没有70吨吊管机,兄弟单位马上支援一台;缺少司机,兄弟单位把最好的一名司机师傅派来;技术人员少,兄弟单位就让有关专业技术人员亲自指导……

  在高昂的施工热潮中,从11月11日开工,到12月13日,华油工建已焊接2.33公里,总计201道焊口。

  华油工建人深知,这仅仅是开始,更艰苦的工作还在等待着他们。他们要用出色的业绩,在东西伯利亚万里雪原展示吃苦耐劳、能征善战的本色。

关于我们 | 会员服务 | 电子样本 | 邮件营销 | 网站地图 | 诚聘英才 | 意见反馈
Copyright @ 2011 CIPPE.NE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全球石油化工网 版权所有 京ICP证0805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