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全球石油化工网 >> 产品频道 >> 工业自动化 >> 连接器 >> PLCC连接器
该公司还有1条同类“PLCC连接器”供应商机
详细信息
 制作工艺:   USB  特性:   圆形
 接口类型:   防潮  形状:   熔接
 应用范围:   PCB  线长:   9 ((mm))
 芯数:   --  针数:   --
 绝缘体材质:   ---(mm)  接触件材质:   --

编辑本段USB 3.0 规范传输速率  这款新的超高速接口的实际传输速率大约是3.2Gbps(即400MB/S)。理论上的最高速率是4.8Gbps(即600MB/S)。   数据传输  USB3.0 引入全双工数据传输。5根线路中2根用来发送数据,另2根用来接收数据,还有1根是地线。也就是说,USB 3.0可以同步全速地进行读写操作。以前的USB版本并不支持全双工数据传输。   电源  电源的负载已增加到150毫安(USB 2.0是100毫安左右),配置设备可以提高到900毫安。这比USB 2.0高了80%,充电速度速度更快。另外,USB 3.0的最小工作电压从4.4伏特降到4伏特,更加省电。   电源管理  USB 3.0 并没有采用设备轮询,而是采用中断驱动协议。因此,在有中断请求数据传输之前,待机设备并不耗电。简而言之,USB 3.0支持待机、休眠和暂停等状态。   物理外观  上述的规范也会体现在USB 3.0的物理外观上。但USB 3.0的线缆会更“厚”,这是因为USB 3.0的数据线比2.0的多了4根内部线。不过,这个插口是USB 3.0的缺陷。它包含了额外的连接设备。   已支持的操作系统  Windows Vista、Windows 7(据传要等到Windows 7 SP1)和Linux已支持USB 3.0. Mac还在观望,应该也会支持的。鉴于Windows XP的“年纪”,它能支持USB 3.0的希望几乎渺茫。[2]编辑本段USB 3.0的影响  从USB 1.1的12Mbps升级到USB 2.0的480Mbps,提升幅度达到了40倍,而从USB 2.0标准升级到USB 3.0标准仅为10倍,但这10倍速度的提升却有着很大的应用意义,既然USB 3.0的数据传输率达到了4.8Gbps,要远远高于其他传输标准,比如IEEE 1394的数据传输通常为400Mbps~3.2Gbps之间,而号称“USB移动硬盘终结者”的新一代eSATA标准也仅有3Gbps的数据传输率。     USB 3.0 实际上并非如此,因为IEEE 1394、eSATA有着自己的应用定位,IEEE 1394标准,它的最大数据传输速率为3.2Gbps,在速度上落后于USB 3.0,但提供了点对点传输功能,这样不用依赖PC即可实现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同时支持同步和异步传输模式,可以连接63个设备,可以同时传输数字视频及数字音频信号,并且在采集和回录过程中没有信号损失,使得IEEE 1394接口更加适合多媒体设备(如DV机、采集卡),这些都是USB 3.0标准无可比拟的。总体来看IEEE 1394接口的应用更专业、更自由,不过正是由于这些专业性以及厂商的推广力度不够,IEEE 1394设备的普及度不高,通常是一个设备同时拥有IEEE 1394接口和USB接口。   对于eSATA标准,它实际上是SATA接口的扩展,也称为外置式SATA接口,支持即插即用,但在功能上有很大的局限性,首先不支持供电功能,而且必须配合主板上的eSATA接口使用,这意味着无法摆脱PC的使用限制,一般只适合移动硬盘、便捷DVD光驱及电视盒等设备使用,对于时下流行的消费数码电子设备,就显得无用武之地了,因而在USB 3.0标准推出之后,eSATA是面临竞争压力最大的传输标准。但仍然要注意,由于eSATA源自主板上的SATA芯片,所以具备了引导启动功能,也就是说,电脑连接eSATA硬盘或eSATA光驱可以启动系统,而这是USB硬盘、USB光驱实现起来比较麻烦的,这对于系统维护、服务器在DOS数据下进行数据交换及其重要,不过对于普通大众来说,eSATA的地位和发展或许就此终结。编辑本段USB3.0速度  USB 2.0为各式各样的设备以及应用提供了充足的带宽,但是,随着高清视频、TB(1000GB)级存储设备、高达千万像素数码相机、大容量的手机以及便携媒体播放器的出现,更高的带宽和传输速度就成为了必须。   每秒480Mb的传输速度可能都已经不算快了,更何况没有哪个USB 2.0设备能够达到这个理论上的最高限速。在实际应用中,能够达到每秒320Mb的平均速度就已经很不错了。   同样,其实USB 3.0同样达不到4.8Gb的理论值,若只能达到理论值的5成,那也是接近于USB 2.0的10倍了。   新的“Superspeed USB”将比现有的USB2.0速度快10倍,USB3.0规范已经进入最后的完成阶段。USB推广小组主席Jeff Ravencraft称,Superspeed USB的最高传输速度将是USB 2.0的10倍,最低传输速度达到300MB/s.他将给闪存产品带来更高的速度,使用固态硬盘,如果接口从USB2.0升级到3.0,那么就是螺旋桨飞机到喷气式飞机的飞跃。Superspeed USB的线缆和端口将采用向下兼容模式,intel已经弃用之前光纤互连的方式作为传输方式,据了解,此举是节约成本,而目前USB3.0的速度也达到了“令人满意的效果”,而无需在这方面深入开发。USB3.0的接口分为两部分,一部分采用和USB2.0一致的针脚;另外增加了一系列电气接口供USB3.0信号传输使用。据Ravencraft透露,USB3.0将于明年中期正式发布,并面向高端产品,正式的产品将于2010年面世,但是毫无疑问,年底公布USB3.0规格草案后,肯定有厂商为了竞争率先推出一些3.0的产品。[3]编辑本段USB 3.0工作原理  USB 3.0之所以有“超速”的表现,完全得益于技术的改进。相比目前的USB 2.0接口,USB 3.0增加了更多并行模式的物理总线。  USB 3.0接口尺寸标准 可以拿起身边的一根USB线,看看接口部分。在原有4线结构(电源,地线,2条数据)的基础上,USB 3.0再增加了4条线路,用于接收和传输信号。因此不管是线缆内还是接口上,总共有8条线路。正是额外增加的4条(2对)线路提供了“SuperSpeed USB”所需带宽的支持,得以实现“超速”。显然在USB 2.0上的2条(1对)线路,是不够用的。   此外,在信号传输的方法上仍然采用主机控制的方式,不过改为了异步传输。USB 3.0利用了双向数据传输模式,而不再是USB 2.0时代的半双工模式。简单说,数据只需要着一个方向流动就可以了,简化了等待引起的时间消耗。   其实USB 3.0并没有采取什么鲜有听闻的高深技术,却在理论上提升了10倍的带宽。也因此更具亲和力和友好性,一旦SuperSpeed USB产品问世,可以让更多的人轻松接受并且做出更出色的定制化产品。  USB 3.0迷你接口规格   USB 3.0线缆横截面图 编辑本段USB 3.0先进之处  “SuperSpeed USB”改进远不止在传输速率方面的提升。在USB 3.0中,设备和电脑主机之间如何更加融洽的配合,也被当作了一项重点研究的方向。在继承USB 2.0核心架构的基础上,如何利用双总线模式的优势,如何让用户能够直接的体验到USB 3.0比USB 2.0的先进,成为了重点:   需要时能提供更多电力  USB 3.0能够提供50%—80%更多的电力支持那些需要更多电能驱动的设备,而那些通过USB来充电的设备,则预示着能够更快的完成充电。   新Powered-B接口由额外的2条线路组成,提供了高达1000毫安的电力支持。完全可以驱动无线USB适配器,而摆脱了传统USB适配器靠线缆连接的必要。通常有线USB设备需要连接到集线器或者是电脑本身上,而高电能支持下,就不需要在有“线”存在了。   不需要时就自动减少耗电  转换到USB 3.0,功耗也是要考虑的很重要的一个问题,因此有效的电源管理就很必要,可以保证设备的空闲的时候减少电力消耗。   大量的数据流传输需要更快的性能支持,同时传输的时候,空闲时设备可以转入到低功耗状态。甚至可以空下来去接收其他的指令,完成其他动作。   其实,在USB 3.0中也并不是所有的东西都更新换代了,比如线缆的长度。当在某些应用中需要尽可能高的吞吐量的时候,往往线缆依旧会成为瓶颈。虽然在USB 3.0规范中,没有明确指定USB线缆有多长,但是电缆材质和信号质量还是影响了传输的效果。因此在传输数百兆大数据流的时候,线缆长度最好不要超过3米。   另外,一些支持“SuperSpeed USB”的硬件产品,例如集线器(hub)可能要比USB 2.0的贵很多,这就像是现在主动供电集线器和被动供电的一个道理。因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SuperSpeed hub”应该具备2类接口,一个用来扮演真正“SuperSpeed hub”的角色,另外一个则要扮演普通高速hub的角色。   网络上有一些非官方的言论谈到了USB 3.0可以使用光纤,其实这正是USB规范组织正在考虑的问题,也许会在下一个修正版本中推出,也许会让一些有能力的第三方公司来尝试一下。[4]编辑本段USB 3.0产品  USB 3.0相关的线缆,接口以及集线器等产品要在2009年下半年稍晚的时候推出,而支持USB 3.0的消费型设备也会紧随其后。而批量的外设产品推出则要到2010年。   来自微软的消息是,微软会从2010年开始逐步的推进USB 3.0设备的研发工作。   之所以没有大批量的厂商跟进,主要原因是开发相关USB 3.0的总线控制芯片以及设备产品需要时间,另外厂商也需要等待USB 3.0相关规范最后杀青,厂商才能放心的去进行设计。   从原型产品到评估版再到最后的开发版,拿到厂商手里再去做研发已经耽误了一定的时间,因此不会看到第一版的规范一出来就出现一夜之间普及的态势。市场的接受和采纳度还是需要逐步展开的。 编辑本段USB 3.0 规范传输速率  这款新的超高速接口的实际传输速率大约是3.2Gbps(即400MB/S)。理论上的最高速率是4.8Gbps(即600MB/S)。数据传输  USB3.0 引入全双工数据传输。5根线路中2根用来发送数据,另2根用来接收数据,还有1根是地线。也就是说,USB 3.0可以同步全速地进行读写操作。以前的USB版本并不支持全双工数据传输。电源  电源的负载已增加到150毫安(USB 2.0是100毫安左右),配置设备可以提高到900毫安。这比USB 2.0高了80%,充电速度速度更快。另外,USB 3.0的最小工作电压从4.4伏特降到4伏特,更加省电。电源管理  USB 3.0 并没有采用设备轮询,而是采用中断驱动协议。因此,在有中断请求数据传输之前,待机设备并不耗电。简而言之,USB 3.0支持待机、休眠和暂停等状态。物理外观  上述的规范也会体现在USB 3.0的物理外观上。但USB 3.0的线缆会更“厚”,这是因为USB 3.0的数据线比2.0的多了4根内部线。不过,这个插口是USB 3.0的缺陷。它包含了额外的连接设备。已支持的操作系统  Windows Vista、Windows 7(据传要等到Windows 7 SP1)和Linux已支持USB 3.0. Mac还在观望,应该也会支持的。鉴于Windows XP的“年纪”,它能支持USB 3.0的希望几乎渺茫。[2]编辑本段USB 3.0的影响  从USB 1.1的12Mbps升级到USB 2.0的480Mbps,提升幅度达到了40倍,而从USB 2.0标准升级到USB 3.0标准仅为10倍,但这10倍速度的提升却有着很大的应用意义,既然USB 3.0的数据传输率达到了4.8Gbps,要远远高于其他传输标准,比如IEEE 1394的数据传输通常为400Mbps~3.2Gbps之间,而号称“USB移动硬盘终结者”的新一代eSATA标准也仅有3Gbps的数据传输率。  USB 3.0实际上并非如此,因为IEEE 1394、eSATA有着自己的应用定位,IEEE 1394标准,它的最大数据传输速率为3.2Gbps,在速度上落后于USB 3.0,但提供了点对点传输功能,这样不用依赖PC即可实现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同时支持同步和异步传输模式,可以连接63个设备,可以同时传输数字视频及数字音频信号,并且在采集和回录过程中没有信号损失,使得IEEE 1394接口更加适合多媒体设备(如DV机、采集卡),这些都是USB 3.0标准无可比拟的。总体来看IEEE 1394接口的应用更专业、更自由,不过正是由于这些专业性以及厂商的推广力度不够,IEEE 1394设备的普及度不高,通常是一个设备同时拥有IEEE 1394接口和USB接口。  对于eSATA标准,它实际上是SATA接口的扩展,也称为外置式SATA接口,支持即插即用,但在功能上有很大的局限性,首先不支持供电功能,而且必须配合主板上的eSATA接口使用,这意味着无法摆脱PC的使用限制,一般只适合移动硬盘、便捷DVD光驱及电视盒等设备使用,对于时下流行的消费数码电子设备,就显得无用武之地了,因而在USB 3.0标准推出之后,eSATA是面临竞争压力最大的传输标准。但仍然要注意,由于eSATA源自主板上的SATA芯片,所以具备了引导启动功能,也就是说,电脑连接eSATA硬盘或eSATA光驱可以启动系统,而这是USB硬盘、USB光驱实现起来比较麻烦的,这对于系统维护、服务器在DOS数据下进行数据交换及其重要,不过对于普通大众来说,eSATA的地位和发展或许就此终结。编辑本段USB3.0速度  USB 2.0为各式各样的设备以及应用提供了充足的带宽,但是,随着高清视频、TB(1000GB)级存储设备、高达千万像素数码相机、大容量的手机以及便携媒体播放器的出现,更高的带宽和传输速度就成为了必须。  每秒480Mb的传输速度可能都已经不算快了,更何况没有哪个USB 2.0设备能够达到这个理论上的最高限速。在实际应用中,能够达到每秒320Mb的平均速度就已经很不错了。  同样,其实USB 3.0同样达不到4.8Gb的理论值,若只能达到理论值的5成,那也是接近于USB 2.0的10倍了。  新的“Superspeed USB”将比现有的USB2.0速度快10倍,USB3.0规范已经进入最后的完成阶段。USB推广小组主席Jeff Ravencraft称,Superspeed USB的最高传输速度将是USB 2.0的10倍,最低传输速度达到300MB/s.他将给闪存产品带来更高的速度,使用固态硬盘,如果接口从USB2.0升级到3.0,那么就是螺旋桨飞机到喷气式飞机的飞跃。Superspeed USB的线缆和端口将采用向下兼容模式,intel已经弃用之前光纤互连的方式作为传输方式,据了解,此举是节约成本,而目前USB3.0的速度也达到了“令人满意的效果”,而无需在这方面深入开发。USB3.0的接口分为两部分,一部分采用和USB2.0一致的针脚;另外增加了一系列电气接口供USB3.0信号传输使用。据Ravencraft透露,USB3.0将于明年中期正式发布,并面向高端产品,正式的产品将于2010年面世,但是毫无疑问,年底公布USB3.0规格草案后,肯定有厂商为了竞争率先推出一些3.0的产品。[3]编辑本段USB 3.0工作原理  USB 3.0之所以有“超速”的表现,完全得益于技术的改进。相比目前的USB 2.0接口,USB 3.0增加了更多并行模式的物理总线。  USB 3.0接口尺寸标准可以拿起身边的一根USB线,看看接口部分。在原有4线结构(电源,地线,2条数据)的基础上,USB 3.0再增加了4条线路,用于接收和传输信号。因此不管是线缆内还是接口上,总共有8条线路。正是额外增加的4条(2对)线路提供了“SuperSpeed USB”所需带宽的支持,得以实现“超速”。显然在USB 2.0上的2条(1对)线路,是不够用的。  此外,在信号传输的方法上仍然采用主机控制的方式,不过改为了异步传输。USB 3.0利用了双向数据传输模式,而不再是USB 2.0时代的半双工模式。简单说,数据只需要着一个方向流动就可以了,简化了等待引起的时间消耗。  其实USB 3.0并没有采取什么鲜有听闻的高深技术,却在理论上提升了10倍的带宽。也因此更具亲和力和友好性,一旦SuperSpeed USB产品问世,可以让更多的人轻松接受并且做出更出色的定制化产品。  USB 3.0迷你接口规格  USB 3.0线缆横截面图编辑本段USB 3.0先进之处  “SuperSpeed USB”改进远不止在传输速率方面的提升。在USB 3.0中,设备和电脑主机之间如何更加融洽的配合,也被当作了一项重点研究的方向。在继承USB 2.0核心架构的基础上,如何利用双总线模式的优势,如何让用户能够直接的体验到USB 3.0比USB 2.0的先进,成为了重点:需要时能提供更多电力  USB 3.0能够提供50%—80%更多的电力支持那些需要更多电能驱动的设备,而那些通过USB来充电的设备,则预示着能够更快的完成充电。  新Powered-B接口由额外的2条线路组成,提供了高达1000毫安的电力支持。完全可以驱动无线USB适配器,而摆脱了传统USB适配器靠线缆连接的必要。通常有线USB设备需要连接到集线器或者是电脑本身上,而高电能支持下,就不需要在有“线”存在了。不需要时就自动减少耗电  转换到USB 3.0,功耗也是要考虑的很重要的一个问题,因此有效的电源管理就很必要,可以保证设备的空闲的时候减少电力消耗。  大量的数据流传输需要更快的性能支持,同时传输的时候,空闲时设备可以转入到低功耗状态。甚至可以空下来去接收其他的指令,完成其他动作。  其实,在USB 3.0中也并不是所有的东西都更新换代了,比如线缆的长度。当在某些应用中需要尽可能高的吞吐量的时候,往往线缆依旧会成为瓶颈。虽然在USB 3.0规范中,没有明确指定USB线缆有多长,但是电缆材质和信号质量还是影响了传输的效果。因此在传输数百兆大数据流的时候,线缆长度最好不要超过3米。  另外,一些支持“SuperSpeed USB”的硬件产品,例如集线器(hub)可能要比USB 2.0的贵很多,这就像是现在主动供电集线器和被动供电的一个道理。因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SuperSpeed hub”应该具备2类接口,一个用来扮演真正“SuperSpeed hub”的角色,另外一个则要扮演普通高速hub的角色。  网络上有一些非官方的言论谈到了USB 3.0可以使用光纤,其实这正是USB规范组织正在考虑的问题,也许会在下一个修正版本中推出,也许会让一些有能力的第三方公司来尝试一下。[4]编辑本段USB 3.0产品  USB 3.0相关的线缆,接口以及集线器等产品要在2009年下半年稍晚的时候推出,而支持USB 3.0的消费型设备也会紧随其后。而批量的外设产品推出则要到2010年。  来自微软的消息是,微软会从2010年开始逐步的推进USB 3.0设备的研发工作。  之所以没有大批量的厂商跟进,主要原因是开发相关USB 3.0的总线控制芯片以及设备产品需要时间,另外厂商也需要等待USB 3.0相关规范最后杀青,厂商才能放心的去进行设计。  从原型产品到评估版再到最后的开发版,拿到厂商手里再去做研发已经耽误了一定的时间,因此不会看到第一版的规范一出来就出现一夜之间普及的态势。市场的接受和采纳度还是需要逐步展开的。
其它相关产品
相关搜索推荐
找不到合适信息?

留下您的采购意愿,我们将帮您推荐诚信供应商!
注:此功能仅对企业用户开放,如果您不是企业用户请点击注册.

免责说明
本网所展现的公司信息、产品信息及其他相关信息均由企业自行提供,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商铺所属企业完全负责。全球石油化工网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关于我们 | 会员服务 | 电子样本 | 邮件营销 | 网站地图 | 诚聘英才 | 意见反馈
Copyright @ 2012 CIPPE.NE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全球石油化工网 版权所有
京ICP证120803号 京ICP备0508686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18350